中國的量很大,我們的機會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內外套業務,外國人可以參與大商所,但大商所的價格波動性很大,投機屬性很強,和新交所不一樣。整體而言,大商所更加封閉一些,新交所會更加開放,更具有全球化意義。可以幫助實體需求對接中國的高流動性。
張能傑認為:實體部分非常重要,要將產業需求和投機需求聯繫起來。用於風險管理。不管流動性如何,新交所的遠期合約期限更長,長於 1 年的合約,在中國國內做不到。
Eric Bretting認為:據我們了解,大商所和新交所都會發展65% 合約。新交所從客戶找到需求。這是成功的前提。二者具備互補性。
話題10:廢鋼的發展會怎樣?
紀超認為:不可避免,鐵礦石的需求會有下降。但是考慮到高爐的具體年限,高成本高質量鐵礦石還會扮演重要角色,但改變的趨勢不可避免。
2. 對話二 成本挑戰:原材料
對話主持人:Sri Jegarajah, CNBC資深記者
對話嘉賓
1) 劉玉旺,河鋼集團北京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
2) 朱軼,彭博行業研究全球金屬與礦業主管
3) Julien Hall,普氏能源資訊亞洲金屬定價總監,
4) Ranjan Sinha,塔塔鋼鐵集團戰略採購部門原材料採購總監
話題1:中美貿易戰會對礦石市場造成影響嗎?
劉玉旺認為:礦石價格堅挺對工廠的影響是不利的。
朱軼認為:現在的貿易衝突只要在進行,一定會有它的影響。中國的經濟自身正在放緩,好消息是出口為主導已經轉變為更多關注本國國內需求。本國國內需求還是最重要的。
話題2:礦價何時突破100美元?
Ranjan Sinha認為:我希望降到80或更低,今年年底之前應該會降低,都是短期的問題。當然,礦山要增產,降價是早晚的問題。
話題3:鐵礦石市場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朱軼認為:短期缺口不會很快彌合,巴西礦難和糟糕的天氣還會有影響。但是供應會很快趕上來。當然,國內的鐵礦石產量會增長。只要價格不變,中國國內的產量會提升。
劉玉旺認為:從供應角度來講,前一階段減少了供應量。澳洲颶風影響已經過去,巴西影響的發酵期已經到了高峰。目前的環保要求非常苛刻,對限產影響非常大。下半年現場力度加大以後,鋼產量可能會出現下行趨勢,會對礦價形成壓制,不會大面積長期持續上漲。
話題4. 100美元的礦價會對鋼廠產生影響嗎?
劉玉旺認為:顯而易見,肯定的。鋼廠將根據性價比優化配料方案。從銷售價格來看,價格上漲階段,鋼廠價格敏感性會降低。鋼價下降,鋼廠一定會尋找高品礦替代方案。
話題5. 中國的環保政策對市場的鋼材價格有何影響?
朱軼認為:2013 年起開始環保政策趨嚴,這些年以來淘汰了很多小的產能。小廠的設備污染嚴重,都被淘汰了。大的鋼廠已經投資於技術改造,改良的生產工藝,符合政府環保規範。如果我們看年報,可以看到他們的利潤都是改善的,資產負債表也是在改良的。中國正在實現十三五規劃,2016-2018年,去產能計劃基本實現,已經去掉了很多落後產能。目前,鋼廠產能正在集中,產能正在向大廠轉移,隨著改革的持續,冬季還會停產限產,價格支撐還在。未來的價格支撐是否會削弱——冬季限產已經持續兩年——目前的邊際效應正在弱化。
話題6.中國鋼廠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如何?
Julien Hall認為:中國政府去產能政策非常強力,政府大力去產能,成效非常好。在歐洲,由於去產能不力,一些虧損的企業很難盈利。受中國市場影響,歐洲有些鋼鐵企業也會好一些,但整體不如中國企業。
話題7.印度現在怎麼樣?
Ranjan Sinha認為:印度自己的對鋼材有著足夠的供給,而且我們生產的鋼材質量達到了國際的標準,足夠滿足到 2030 年國家發展計劃。能否實現鋼材生產的目標有待觀察,但礦石供給沒有問題。塔塔鋼廠目前還是以國內礦石為主。我們的生產鋼材的能力還可以繼續擴展,但這個也取決於鋼材的價格,價差帶來的套利的機會。
話題8. 三到六個月的期限內,廢鋼市場會怎樣發展?
劉玉旺認為:2016年開始,中國的鋼廠對廢鋼使用越來越多。原來只在轉爐使用,現在也在高爐上加廢鋼。2017年已經因此出現一輪上漲,後來降下來了。短期內,廢鋼不具備大幅降價的基礎。
話題9. 當下的海外廢鋼生產市場是怎樣的?
Julien Hall認為:土耳其是主要的廢鋼進口國。在亞洲,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有更多電爐在建。起初韓國領先,後來韓國也在跟進,台灣也在購買。長期來說,會有更多電爐投產。當然取決於廢鋼價格。在中國,廢鋼價格整體不低,經濟周期也會影響廢鋼在市場的供應。東南亞國家在這方面會更加靈活。
話題10.環保趨緊,2020 年後的中國垃圾廢料要減少到0?
Julien Hall認為:我不是很清楚這個。在日本,廢鋼分揀要把鐵元素和廢料分開。過去,這一步都是在中國完成。後面垃圾處理一定會有解決方案,但我不知道是什麼。
朱軼認為:要看廢鋼的供給和需求才能知道缺口。要看中國的社會廢鋼"庫存",如家用電器等。還要關注中國國民的消費方式的改變。上一輩一般不會廢棄大家電,都會修,但新一代幾年就會更換。這也會有影響。中國為什麼會依賴進口廢鋼?因為沒有庫存。需求端,對廢鋼的使用也是為了滿足環保要求,整體來看還是處於短缺階段。
話題11. 談談焦煤,印度環保壓力大嗎?
Ranjan Sinha認為:壓力確實有,在印度,獲取新的環保執照很難。地下煤礦很多,沒有執照的煤礦都是偷偷挖掘。目前,採掘以動力煤為主,焦煤資源相對很有限。政府擁有很多礦權,如何釋放價值,是政府面臨的一個問題。
話題12.中國焦煤進口格局會發生變化嗎?
Julien Hall認為:焦煤進口量主要取決於國內外價差。價差大,進口就是有意義的。今年中國推出了進口限制,有些焦煤品種受限,並沒有體現內外市場價差。下半年還是不確定。
朱軼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會增加,澳大利亞目前是最大的進口來源,質量好,還會持續。
話題13.「焦煤進口政治化「這種情況存在嗎?
劉玉旺認為:河鋼對進口焦煤需求很少。國外焦煤的質量還是比中國好。進口量還是會越來越多。澳煤的進口限制,我們也遇到了很多操作層面的問題,在報關、檢驗方面能感受到。
話題14.【觀眾提問】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介入貿易和供應鏈?
Julien Hall認為:大宗商品行業的一個技術創新,推出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這是個正面的嘗試。問題是,自動化的應用是有前途的,是替代一些低價值低效率低透明度的環節的。透明、可用的措施都是有意義的。所以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正在到來。
朱軼認為:我們看到有應用可以跟蹤貨櫃的應用,非常有意義。
Ranjan Sinha認為:區塊鏈可以提供一個一體化的信息管理,而不是不同的,割裂的信息,這對供應鏈來說是尤為很有用的。區塊鏈可以提供給我們的是有價值的改進。我們看到有文件過去要通過快遞完成傳送,質量報告也會有風險,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是個好的嘗試。
話題15.新交所推出了65合約,是否有助於價格發現?
Julien Hall認為:我相信還是有很大的幫助。有超過50個參與者交易合約。是非常成功的嘗試。我們期待更多交易者。開動一個汽車,要花費多一點時間來啟動。也許這個產品是個活躍交易,未來是否成為一個標杆還不是很確定。之前有嘉賓提到,成交、持倉量很難成為標杆。
Ranjan Sinha認為:要了解我們要對沖什麼風險,我們要管理的是價差風險,我們不是為了做對沖而對沖,我們是為了鎖定價格,才要管理價格波動風險。首先要明確目的,究竟是投機還是保護產業經營的利潤。對我們來說,後者更好。而且因為在實貨市場上,我正在對鐵礦石的年度價格進行套期保值,我們肯定會尋找衍生品市場來尋找解決方案。
朱軼認為:市場永遠需要更多選擇,肯定是有利於多元化的。從分析師的角度來說,對投資者是好事。也可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有一些合約投機性比較強,但即使是投機,也是個價格發現的過程,也有好處。
話題16.大商所的實物交割比例偏低,該如何看待?
劉玉旺認為:大商所成交持倉量都很大,也有實物交割。政府對交割的要求嚴格。我們的貿易業務,貨物落地會能用來規避跌價風險。
話題17.最後一問:3-6 個月內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朱軼認為:我們之前一直較關注供給側各個領域的改革,但這部分是各位已經知道的了。未來可能重點在需求這一邊。市場接下來波動會很大,但我覺得,波動越大,機會越大。
Julien Hall認為:我會關注中國市場在基建領域的投資變化、鋼材消費。
Ranjan Sinha認為:不只3-6個月,可能是未來的7個月,運費層面可能會有影響。比如巴西的礦山,如果去往中國的運費太高,他們可能會轉向歐洲市場。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歐洲市場來說也是很有利的一件事。
劉玉旺認為:原材料的上漲和鋼材價格下跌。這是鋼廠面臨的最大的雙重挑戰。
3. 對話三 鋼鐵價格發現機制的演變
對話主持人:陳智揚, 新加坡交易所商品衍生產品部總監,
對話嘉賓:
1) 張曄,點鋼網研究總監,
2) Phillip Price, Ferrometrics 創始合伙人和執行長,
3) 李紅梅,我的鋼鐵全球主編,
4) Shri N.Baijendra Kumar, 印度國家礦業開發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5) 周國全,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話題1:基本面上,進出口形勢會有什麼改變?
李紅梅認為:對中美談判的進度很失望,昨天晚上商務部發了聲明。美國的關稅措施會對全球生 重大影響。兩個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摩擦希望還是能夠儘早解決。土耳其受害於這種波動,因為他生產了很多鋼筋出口到東南亞。中國市場會是主要的做市商。中國鋼廠主要還是供應本國市場。
話題2:中國鋼鐵市場和鐵礦石市場前幾年已經有了價格指數開發出來,現在使用的如何?
李紅梅認為:鋼鐵產品很難標準化,比較難以用一個產品價格發現。
張曄認為:很難用全國統一的指數,品種太多了。流動性好,每天成交很多,流動性特別好。這點和鐵礦不一樣。
話題3:一帶一路對鋼鐵市場有什麼影響和改變?
張曄認為:一帶一路拓寬了全球鋼鐵的需求,整體有利,是否從中國買,不一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話題4:中國鋼廠是否做套期保值交易?
周國全認為:大部分鋼廠都會參與,進行套保,但不是主要的盈利手段和經營手段。
話題5. 中國的廢鋼市場發展很好,趨勢如何?是否需要廢鋼合約?
周國全認為:這是個大家有興趣的問題。轉爐大量用廢鋼,提高轉爐用廢鋼的比例,提高產量。中國一直在電爐鋼的發展,隨著環保的收緊,現在有30%-40%是在轉爐上生產。一方面是在環保的政策壓力下,燒結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轉爐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受影響的,所以夾雜著廢鋼來提高產能。
現在廢鋼的價格主要是靠鋼廠聯合定價,價格差別也很大,廢鋼的合約也很難定,因為廢鋼的噸位非常複雜。所以我建議,最好是合約標準化。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希望有這個合約。技術進步會改變電爐用廢鋼的局面。即使廢鋼產量增長一倍,也能被轉爐用量消化。
希望新交所也能推出廢鋼掉期,實現價格發現。
張曄認為: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是持有一個保守的態度。通過我們的了解來看,首先廢鋼沒有政策,再回收這方面,在稅這方面,不像美國的廢鋼回收,我們沒有政策的支持,就沒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回收體制。第二,沒標準。不同的鋼廠針對不同樣式的廢鋼,沒有統一的標準。第三,我們從廢鋼的整體上來看,是不是夠,這個我們打個問號,因為中國鋼鐵用於建築的長材一直是占比50%以上,前幾年都在60%以上。大家要知道,剛才用於建築,那他的回收周期是很長的。
我對未來是否要大力發展電爐鋼,持有保守態度。
李紅梅認為:我剛剛從中國的一個會議上回來,我想分享一些數字,它告訴我們的是去年中國產生了2.2億噸的廢鋼,其中1.8億是用於煉鋼。市場肯定具有巨大的潛力,除了設定標準,使其成為客戶的習慣,並注意政府的舉動,它將有成為市場足夠成熟的時候。他將成為一個主流產品。但所有這些研究和工作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