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跨境电商正逐渐成为中国促进外贸增长的新动力源,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也预计将迎来更广泛的发展,这一观点已成为广泛共识。
6月11日,为了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商的出口业务,优化海外仓储布局,并加速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中国商务部牵头与另外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及海外仓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五大领域的15项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业务主体、增强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体系优化、提升监管与服务水平、以及积极开展标准规则的国际合作与建设。

图源:中国商务部
根据行业内的观察,新出台的意见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正面效应。一位来自领先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内人士表示:“该意见主要聚焦于提升跨境电商的供应链实力,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营造更优的商业氛围,进而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深入发展。我们期待相关配套细则能尽快实施。”
意见要点速览:
●支持依法合规引入数字人等新技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优势产品出口。
●鼓励地方立足特色优势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服务体系。
●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借展出海”。
●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出口、支付、物流、海外仓等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点展会。
●支持按市场化原则提升现有地方性跨境电商展会办展水平,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举办海外专场推介、对接活动。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展示对接平台。
该专家也提到,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还包括适应国际贸易规则。他建议,在制定政策细则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贸易的复杂性。面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他呼吁政府各部门加强政策的协同和执行力度。
意见内容十分广泛,覆盖多方面
在推进跨境电商的主体培育方面,该意见指导各地要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资源,打造“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的示范项目。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根据本地产业特色,建立产业带展示选品中心,并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设立线上专区。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跨境电商+产业带”已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以义乌为例,该外贸重镇近期与阿里国际站合作发布的“义乌出海产业带地图”显示,商家数量显著增长,多个乡镇街道已成为“国际站小镇”或“小区”。
在促进跨境电商的主体成长方面,新出台的意见强调了增强产业赋能的重要性。该意见建议各地利用现有资源,如试验区、园区等,来培育产业带的跨境电商模式。地方被鼓励建设展示中心,并与平台合作,打造线上专区。
此外,意见也强调了支持企业“借展出海”,鼓励参与重要展会。在金融支持上,提出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服务。
海外仓库是跨境电商走出去的关键
跨境电商专家张周平指出,海外仓的建设对于产业链支持显著,他表示,海外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物流挑战,还优化了供应链,对多方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便利了平台和贸易商,也为工厂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支撑。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5月30日的发布会上指出,跨境电商是推动中国外贸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与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实现了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过去五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额达到5776亿元,增长9.6%。
中国现有的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据悉,东方嘉盛等上市公司正在加快布局,高度重视海外仓的战略性作用,并已经推出了多种物流服务产品。东方嘉盛计划提升国际航线与境外仓库覆盖率,布局全球核心区域,以提升境外配送交付能力。
跨境电商不仅在中国外贸中扮演关键角色,而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积极响应,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