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邻里法律服务中心 已协助公众处理逾千起案件

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社区律师陈楚芬(左) 吴芊慧(右)。(图:周恩绮)

为了寻求法律援助,一名阿叔花了5个小时骑个人代步工具从新民路一带的住家去到后港天德圣庙的邻里法律服务中心。随本台记者陆佳丽向负责的律师了解当时的情况。
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Pro Bono SG)位于后港和兀兰的两家邻里法律服务中心去年二月成立至今,已协助公众处理超过1000起案件。
中心主要是为了帮助无法负担昂贵法律费用的公众。前来求助的人以51到65岁的群体居多,占了将近30% 。其次是超过65岁的人士,占比超过一成。
在办事处服务的律师吴芊慧就碰过一名阿叔,为了寻求法律援助,花了5个小时骑个人代步工具从新民路一带的住家去到后港天德圣庙的邻里法律服务中心。
她接受958城市频道采访时,谈到当时的情况。
“大概傍晚七点多吧,就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门,我走出去看的时候,是有一个大概6、70岁的老人,我就跟他说,我们其实这里已经关了,能不能隔天再回来,他说,我从家里两点就出发了,用了五个钟头的时间才来到你们的中心,能不能够就是帮帮我,所以我就一定需要帮到他嘛。”
芊慧说,阿叔在一起车祸中受伤,因此询问有关索赔的事项。
“他这个案件已经差不多两、三年了,他就是刚好因为听到我们在958城市频道上面说到我们有这个中心,他才终于找到了我们得到了帮忙。这个案件让我感到说,我们真的需要在社区里面有个中心,才能帮到一些比较弱势群体。”

吴芊慧。(图:Pro Bono SG)
芊慧也透露,她发现一些前来求助的人其实可以上网查询他们要的信息,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但他们却因为不懂得上网,有的也不会英文,结果案件迟迟得不到解决。
有些人也因为行动不便,无法出门,这时邻里律师就会登门拜访,协助他们。
“通常,有社工的帮忙,社工就会跟我们说,他们有一些行动不方便的人士,那我们就可以跟社工一起去探访这个人。偶尔也是会是这个人本身自己打电话来我们这里寻求帮忙。”
邻里律师目前处理得最多的案件同遗产、离婚、个人保护令、赡养费和领养有关。不过,他们不提供立遗嘱或持久授权书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