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笼罩下新加坡366天的50个瞬间

2021年01月24日   •   1万次阅读

考虑到境外输入病例可能造成的社区感染,新加坡政府宣布,从3月23日起,原则上暂停所有短期旅客入境;本国公民、永久居民不受此限。

有特殊需要的极少数外国人,如长期在新加坡看病的,或是需要入境照顾在新加坡的亲属的,可以破例安排。

21. 关闭所有娱乐场所

政府宣布,为了降低冠病传染风险,从3月27日起,所有酒吧和娱乐场所如夜店、迪斯科、电影院、剧院和卡拉OK场所关闭,所有补习中心和增益课程中心暂停营业,其他公共场所如商场和博物馆仍可允许营业,但业者须确保每16平方米的空间不可以有超过一人。

22. 境外输入病例引爆本地疫情

3月初,欧美、东南亚多国疫情恶化,新加坡有不少公民和永久居民在这些国家出差和短暂旅游,在当地受到感染,3月中旬陆续回到新加坡,出现症状之后确诊;同时,也有不少外国人涌入新加坡,加上居家隔离的措施不严,境外输入病例引发大感染群,引爆本地社区疫情。

例如第192例(32岁美国籍男子)3月9日从美国飞到新加坡,次日曾到过Hero’s Bar音乐和体育酒吧,11日出现症状,并于13日确诊。他引发了Hero’s Bar感染群(共8人)、杜佛路多佛国际学校感染群(8人)和新加坡板球俱乐部感染群(5人),其中多数为英国人。

从下图清晰可见,境外输入病例出现峰值之后,本地社区病例峰值随着出现。

23. 新加坡“半封城”

4月3日下午4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过电视直播讲话,宣布从4月7日采取名为“断路器”的病毒阻断措施,暂定5月4日结束。措施包括:关闭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所有学生实行居家远程学习、禁止堂食、只有购买必需品、看病、健身可以出门等等。

在致辞中,李显龙说,世卫组织建议只有病人才戴口罩,新加坡之前一直遵守这个建议。但是,本地疫情已经恶化,加上无症状传播,现在鼓励人们戴口罩。政府下周起会给人们派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手术口罩保留给前线医护人员使用,无论有戴口罩与否,都要勤洗手和保持安全距离。

到了4月21日,“断路器”阻断措施推出“加强版”,增加了一些限制,包括菜市场实行按身份证尾号单双数进场,并延长至6月1日。

后来, “断路器” 6月1日进入第一阶段解封,6月19日进入第二阶段解封,陆续松绑,包括开放5人以内堂食。

24. 李显龙的魔法水杯

李显龙在电视直播时,先后用马来语、汉语、英语演讲,在不同语种的每段演讲之间,举起杯子喝水。

许多人苦中作乐,戏称“李显龙好像有个魔法杯,里面装着神奇水,喝一口就能英语、华语、马来语自由切换!”

25. 火速通过《冠病临时措施法》

4月8日,新加坡国会一口气进行三读,火速通过《冠病临时措施法令》,授权部长制定一系列新条规,给新加坡防疫措施提供法律依据,包括从4月7日开始实施的4周“断路器”系列措施及日后可能的加强版。从提出法案到三读通过,只用了一天时间,足以见得在严峻疫情下,本次立法之迫切。法律是治国的基础,无律法,无以治国。

即便面对严峻疫情,政府的管制行为仍须有法律依据,否则很容易涉嫌违宪。例如:有了这个法令之后,卫生部在必要时可关闭场所、限制行动与聚会等;卫生部也可任命包括警员、公务员和卫生部人员在内的执法人员,针对违例个人、商家或机构采取行动。

26. 强制戴口罩

4月14日,主持抗疫工作的联合组长之一的黄循财部长宣布,由于政府已给全民分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从即日起,强制出门戴口罩,两岁以下的幼童和在户外进行激烈运动者除外。

4月16日,有近50人因外出不戴口罩被罚款,另有约150人因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而被罚款。

5月16日傍晚6时左右,两群外国人在罗拔申码头相聚喝酒聊天。第一组人是四名英国男子,第二组三人是一个奥地利人和两个美国人。被控上法庭时,辩方律师指出,这四人并非相约外出喝酒,而是巧遇之后才决定一起喝。四人其实都有戴口罩,只是为了喝酒才把口罩拉下或脱掉。

法官判第一组四人各罚9000新币,第二组三人各罚8000新币。七人当中的六人工作证件已经被撤销,永远不能再来新加坡工作。

后记:6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指定建议,提出“在广泛传播地区,建议政府鼓励一般公众在发生广泛传播且难以保持身体距离的地方(如在公共运输工具、商店或其他封闭或拥挤的环境中)戴口罩”等。】

27. “患冠病不想活了”

4月23日,46岁的印度籍建筑客工阿拉古在医院跳楼自杀。

自2009年起,阿拉古就在新加坡建筑工地打工。他4月19日确诊冠病,住院期间,4月21日出现过头疼,服药之后好转,没有其他症状,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正逐渐康复。4月21日当天,阿拉古嘱咐外甥,请他帮忙照顾家小,保证两个孩子能受良好教育。

4月23日清晨,阿拉古从医院跳楼不治。警方在他手机中发现当天0530时左右在厕所内自拍的视频。他在视频中说,听到医生说自己确诊冠病之后,就不想活下去了。他说,这不关任何人的事,自己是在清醒的情况下拍下视频。

经过调查,警方相信阿拉古是用一个铁钩将窗框撬开,抽出一片窗玻璃之后,钻过窗口空隙从病房坠楼。

28. 一百零二岁人瑞病愈

5月1日,一百零二岁人瑞Yap Lap Hong住院长达一个月后,病愈出院。她是新加坡最年长的新冠康复者。

29. 中国向新加坡捐赠60万个口罩

5月5日,中国向新加坡捐赠60万只口罩,其中50万为医用口罩,10万为KN95口罩。这批口罩将拨入新加坡国家储备。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在卫生部接受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代表中国政府送来的口罩。

蓝彬明说:“中国政府捐赠口罩,协助我国抗疫防疫,我代表新加坡政府向中国政府表示由衷谢意。”他接着说,在全球抗疫上,国际合作至关紧要,“新中两国在各个层面在冠病防疫上一直有密切的合作,我对此感到欣慰。”

30. 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新浪5月16日显示,当天“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指数”最高的是新加坡。

人口密度和确诊人口占比是新浪疫情指数公式的一部分。由于新加坡面积小,而人口密度高,所以计算出来的指数很高。根据这个指数,新加坡的指数为37261.22,比美国的32462.54和英国的28941.83还高出一截。

31. 新加坡经济预测萎缩4%至7%

5月26日,新加坡贸易工业部发布文告,预测2020年新加坡经济将萎缩4%至7%。

贸工部文告说,全球经济前景极不明朗,尤其美国和欧元区可能爆发一轮轮的疫情,进一步打击经济活动。如果病例暴增,这些经济体再次被迫封城禁足,它们的经济萎缩会更为严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或进一步动荡等因素,对全球经济将造成恶性影响,新加坡经济前景因而恶化。

在亚洲,由于封城和各种阻断措施,中国大陆经济增长预计将大幅降速,人们谨慎消费,由于全球需求降低,中国大陆出口将受影响;在东南亚方面,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经济也会因国内外市场疲软而受到影响。

文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失业率为2.4%,流失19500个就业岗。相比之下,2019年第四季度则创造了21500个就业岗位。可见经济与民生形势之严峻。

32.启动解封第一阶段 所有学校全面复课

6月1日,新加坡启动解封第一阶段。 从6月2日开始,新加坡所有学校重开。在首阶段,仅有小六、中四和中五毕业班学生恢复每日返校上课,其余年级则采取每周轮流返校制度。所有学生和教职员须戴口罩。校方强调会采取更严厉的防疫措施,包括在校门口测量体温,确保学生健康、固定学生的座位、确保公共区域的清洁等。

从6月29日开始,所有学校全面复课,所有学生正常每天到校上课。

33. 新加坡、中国启动快捷通道

6月,新加坡、中国启动快捷通道,为有需要的商务和公务人员,开通往返新加坡以及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和广东这六个省市的“快捷通道”。中国成为首个与新加坡通过“快捷通道”政策恢复国际旅行的国家。

6月12日上午,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在使馆领事服务大厅举办中新“快捷通道”签证首发仪式。使馆领事参赞邱元兴为首位“快捷通道”签证申请人颁发签证。

在“中新快捷通道”之后,新加坡陆续与马来西亚、文莱、韩国、日本、印尼等落实类似安排。

34.人均拨款近8万人民币

6月16日,哈莉玛总统签字批准补充拨款法案,第四个抗疫预算案正式生效。至此,新加坡政府2020年推出四个抗疫财政预算案,总拨款929亿新币(约4535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9.2%。高达八成的总拨款将用于支持企业和员工。 按新加坡570万人口计算,人均拨款为16300新币(约79500人民币)。四次特别拨款使得2020财政年的财政赤字高达743亿新币,或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4%。

35. 启动解封第二阶段 开放堂食五人为限

6月19日开始启动解封第二阶段,大部分活动恢复,但公众仍得遵守安全措施,包括保持至少一米安全距离,或在群聚时以五人为限。公众可探访亲友,但每户家庭一次可接见的访客人数限制在五人。开放堂食,以五人为限。美容服务和博彩投注获准恢复;运动设施、公园和其他公共设施也将开放。雇主仍应尽可能让员工居家办公。

36. 染疫客工喜当爹

6月26日,40岁孟加拉籍客工拉朱(第42例)康复出院。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9234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
震惊!这个没有资源的"小红点"凭什么成功?副总理王瑞杰首次公开6大治国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阅读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调涨订阅费!新加坡人每月要在这7个流媒体平台花多少钱?🔎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