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领域向好
尽管全球去年持续受冠病疫情影响,但新加坡的全球资产管理领域依旧保持强劲,年比增长16%,达到5万4000亿新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调查》报告指出,这主要是受到净流入资金和估值上升的推动。
报告显示,新加坡继续是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通往区域市场的枢纽。去年有近八成的资产管理规模来自海外,九成则是投资在新加坡以外的资产。而在亚太地区,17%的资产管理投资在东南亚市场。
此外,另类资产规模去年取得30%的强劲增长。当中,私募股权和风险创投分别增长42%和30%。
而在本地持有执照和注册的资产管理公司去年增加了15%,达到1108家。截至这个月中,超过420家受监管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本地共设立了660家可变动资本公司。

早在2019年,疫情之前,新加坡的资产管理领域就呈蓬勃发展趋势。

2019年,新加坡的资产管理规模年比增长15.7%,达到2.9万亿美元,相等于四万亿新元。
金融管理局公布的《2019新加坡资产管理调查》报告显示,由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过去五年每年平均增长了11%。这主要是市场看涨和良好的资本净流入,使得估值收益增长。
其中,另类资产规模去年取得12%的稳健增长。当中,私募股权增长14%,风险创投的增幅则达到86%。
本地的传统领域资产规模也取得25%的增长,注册和持牌的基金经理则增加108人,达到895人。
拨款14亿元
资产管理领域的增长不代表全领域的复苏。
全球经济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拨出额外十亿美元,也就是约14亿新元,扩大私人市场计划的范围,将我国打造成全方位服务的私人市场中心。

主要经济体明年很有可能走下坡,而通胀率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将是未来影响经济衰退与否的关键。劳动力市场面对人手短缺,可加剧提高薪资的压力。能源市场转型,可导致能源价节节上升。食品价格也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而上涨。
整体投资市场因为短期到长期的未知数,受到负面影响。不过,这样的环境却提供了私人市场能够发光发热的机会。
新加坡拨出多十亿美元,用于私人市场投资,将私人市场计划的总规模提高到60亿美元。

至今,当局已拨出共22亿美元,给有志于设立或扩大业务的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基金经理来管理。而这些经理也已经承诺增加他们在新加坡管理的资产。
通货膨胀
尽观如此,新加坡经济也深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受访私人经济师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并再次调高全年的整体与核心通货膨胀预测。
金融管理局发布最新的《经济师调查报告》指出,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胀率增幅比预期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等因素,将影响我国经济。经济师因此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早前的3.8%,调低到3.5%。
另外,经济师将全年整体通胀率预测,从5%调高到5.7%;不包括住宿和私人交通费在内的核心通胀率预测也调高0.4个百分点,到3.8%。

本地d的薪金调整可能加剧工资和物价螺旋式上涨问题。企业可能被迫把相当大部分的工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为他们的利润已被人力、能源、水电和租金等成本上涨削薄。到了明年,还将面对其他价格上涨因素,比如消费税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