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領域向好
儘管全球去年持續受冠病疫情影響,但新加坡的全球資產管理領域依舊保持強勁,年比增長16%,達到5萬4000億新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的《2021年新加坡資產管理調查》報告指出,這主要是受到凈流入資金和估值上升的推動。
報告顯示,新加坡繼續是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者通往區域市場的樞紐。去年有近八成的資產管理規模來自海外,九成則是投資在新加坡以外的資產。而在亞太地區,17%的資產管理投資在東南亞市場。
此外,另類資產規模去年取得30%的強勁增長。當中,私募股權和風險創投分別增長42%和30%。
而在本地持有執照和註冊的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增加了15%,達到1108家。截至這個月中,超過420家受監管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本地共設立了660家可變動資本公司。

早在2019年,疫情之前,新加坡的資產管理領域就呈蓬勃發展趨勢。

2019年,新加坡的資產管理規模年比增長15.7%,達到2.9萬億美元,相等於四萬億新元。
金融管理局公布的《2019新加坡資產管理調查》報告顯示,由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過去五年每年平均增長了11%。這主要是市場看漲和良好的資本凈流入,使得估值收益增長。
其中,另類資產規模去年取得12%的穩健增長。當中,私募股權增長14%,風險創投的增幅則達到86%。
本地的傳統領域資產規模也取得25%的增長,註冊和持牌的基金經理則增加108人,達到895人。
撥款14億元
資產管理領域的增長不代表全領域的復甦。
全球經濟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撥出額外十億美元,也就是約14億新元,擴大私人市場計劃的範圍,將我國打造成全方位服務的私人市場中心。

主要經濟體明年很有可能走下坡,而通脹率的幅度和持續時間,將是未來影響經濟衰退與否的關鍵。勞動力市場面對人手短缺,可加劇提高薪資的壓力。能源市場轉型,可導致能源價節節上升。食品價格也可能因為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而上漲。
整體投資市場因為短期到長期的未知數,受到負面影響。不過,這樣的環境卻提供了私人市場能夠發光發熱的機會。
新加坡撥出多十億美元,用於私人市場投資,將私人市場計劃的總規模提高到60億美元。

至今,當局已撥出共22億美元,給有志於設立或擴大業務的私募股權和基礎設施基金經理來管理。而這些經理也已經承諾增加他們在新加坡管理的資產。
通貨膨脹
盡觀如此,新加坡經濟也深受全球經濟的影響,受訪私人經濟師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並再次調高全年的整體與核心通貨膨脹預測。
金融管理局發布最新的《經濟師調查報告》指出,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增長放緩、通脹率增幅比預期大,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等因素,將影響我國經濟。經濟師因此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早前的3.8%,調低到3.5%。
另外,經濟師將全年整體通脹率預測,從5%調高到5.7%;不包括住宿和私人交通費在內的核心通脹率預測也調高0.4個百分點,到3.8%。

本地d的薪金調整可能加劇工資和物價螺旋式上漲問題。企業可能被迫把相當大部分的工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為他們的利潤已被人力、能源、水電和租金等成本上漲削薄。到了明年,還將面對其他價格上漲因素,比如消費稅上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