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又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大角星”,当地的确诊病例在一个月内激增13倍,医院也进入红色警戒!
现在,这个新毒株已经蔓延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8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半数州已经“沦陷”。

图源:dailymail
新加坡近期也遭遇疫情反扑。据官方信息,此轮疫情中就有“大角星”在作妖......
“大角星”登陆欧美和东南亚
印度疫情状态退回至2022年
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角星”。
今年1月,“大角星”首次被发现,并迅速在国际上流行,当时的“大角星”还没有自己的正式名称。
直到3月,pango委员会(为给病毒建立命名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家组织)才将给“大角星”命名为XBB.1.16,“大角星”这才“认祖归宗”,加入奥密克戎XBB大家族。

图源:pango
近期,印度疫情再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角星(Arcturus)”正在当地肆虐。
4月13日,印度通报了10158宗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是前一天的1.3倍,是近8个月以来的单日新高!

图源:dailymail
这个数字高位,意味着印度疫情走势再次回到2022年的状态,增长曲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U型图。

图源:见水印
据当地媒体报道,12岁以下的孩童患病人数增加,还伴随极其少见的结膜炎病症。
印度卫生部还在10日和11日启动全国范围的医院模拟演习,之前取消的口罩令再次开始实施,并督促群众佩戴口罩。

图源:见水印
新德里电视台在13日当天播报:印度疫情已进入地方流行病阶段,未来的10-12天,当地的病例预料会继续上升,之后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也遭遇“大角星”偷袭。
今年1月底,“大角星”传入美国,随即扩散至26个州,累计确诊235例,热点在加州、新泽西州和佛吉尼亚州。

图源:dailymail
有媒体报道,英国东安格里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传染病学专家杭特(Paul Hunter)曾公开对“大角星”毒株的分析。
他表示“这个变异毒株传播速度比既有的其他变异毒株更快”
同时,他也指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TA会有更高的致命率”。

图源:脸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
而澳大利亚的情况似乎不大好,据dailytelegraph的报道,维州在过去一周新增病例上升11%,达到5811例。大多数病人的年龄在20-40岁。
维州卫生厅报告称,过去一周平均每天都有238名患者住院,11人接受重症监护。共有30名患者病亡。
不少网友疑惑,“大角星”的传染力比几个月前的“海怪克拉肯”还厉害?
椰子扒了一下这个新毒株,看完大家就明白“大角星”在哪个等级了。
XBB.1.16继承“毒王”宝座
6大基因突变加强传染率
据最新分析对比,大家所熟知的上一届毒王XBB.1.5早已“不成气候”,排名掉至20名开外,而XBB.1.16成为了新的“毒王”。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开始重视XBB.1.16,并在3月22日将其添加到检测列表中。

图源:pango
XBB.1.16传染力比XBB.1.5强,全都是因为XBB.1.16额外多出了6个突变,分别是ORF1a:L3829F、ORF1b:D1746V、S:E180V、ORF9b:I5T、ORF9b:N55S、ORF1b:D1746V。
其中,XBB.1.16是ORF9b基因双突变,而对该基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只知道该基因和固有免疫系统抑制相关。

图源:pango
在此之前,有研究报道XBB.1.9的ORF9b基因也获得了I5T突变,这个突变对传播力有“增益buff”。这可能也是XBB.1.16传播力强大的原因。
从1月底出现到现在,“大角星”也相当于是环球游了一遍,如今也到东南亚“打卡”了。
近期,新加坡掀起的新一波感染潮中就发现了“大角星”。
多毒株流窜引发新加坡新一轮疫情
其中3成病例反复感染
新毒株的潜伏到爆发一路有迹可循。
从上月初开始,新加坡疫情突然“反扑”,新增病例一直在增加,到了3月的最后一周,新增病例甚至有翻倍的趋势。
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多种毒株导致,包括XBB、XBB.1.5、XBB.1.9、XBB.1.16(大角星)、XBB.2.3、BN.1 和 CH.1.1。

图源:CNA
不仅是新增病例人数上升,住院人数也在3月攀升至339例。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入院人数有所减少。
也就是说,虽然感染率和患病率在激增,但是发展成重症的概率降低了。
新加坡卫生部王乙康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公布了本地疫情的数据和具体情况。

图源:waterlandcap
本地的感染病例已经从一个月前的日增1400增长至上周的日增4千例,这个数据远低于大流行期间的日增2万例。
虽然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人数有所增加,从一个月前的80人增加至220人,但因新冠住院患者仍然远低于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
ICU的住院人数也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过去一个月内,因新冠住进ICU的患者保持在10人以内。

图源:parkwayeast
在这一轮病例反扑中,有3成新增患者是反复感染,高于上一波的观察到的20%-25%。
Chua Medical Clinic and Surgery的医生也分享了问诊情况,证实了这一数据的真实性。
该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诊所平均每天出现5起新冠确诊病例,其中有2起是再度感染者。
据他的观察,在近期的求症患者中,有1/3是首次感染,1/3是二度感染,剩下1/3是三度感染,甚至还会出现极少数的4度感染患者。

图源:google
除此之外,他还透露目前大多数患者都曾感染过病毒或者接种过疫苗,确诊后的症状比之前要轻许多,约33%的人需要口服新冠药物。
对此,卫生部和专业医生都表示,要保持在适当的时侯接种新冠加强针,并保持良好习惯,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图源:新加坡亚洲新闻
新一轮疫情反扑,怪游客?
卫生部长: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前两年,因为旅游业疲软,新加坡樟宜机场一度跌出全球10大最繁忙机场,排在全球第95。
但据前一周刚公布的排名,全球旅游数据和分析公司OAG Aviation Worldwide(OAG)日前的报告称:
按今年2月国际航线的定期航班座位计算,新加坡樟宜机场在10大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中排名第四,共约245万9030个座位。

足以证明,现在新加坡边境有多繁忙。
巧的是,近一个月出入境旅游人数增加,新加坡病例也在增加,很多人都将两者联系起来讨论,最后演变成“都怪那些旅游的人”。
对此,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公开表明态度:
“将感染病例的增加归咎于来新加坡的旅客,这是不正确的。”


图源:8视界
此外,部长也表示虽然社区中流传着多种毒株,但没有明确的优势毒株,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XBB毒株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图源:money 本地专家也给出最新分析,根据过去几轮反扑经验: 每当出现新变种毒株时都会有一波新疫情,这也是共存会出现的新常态。但可预见新增病例可能会在几周后下降。 那么这种新毒株出现就有疫情反扑的情况,还要重复多少次呢?
近日,国内有专家这么说......
就在今天,#吴尊友称新冠已经趋于结束#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论证了这一结论。
吴尊友表示,据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

图源:见水印
对此,椰友们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