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又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大角星」,當地的確診病例在一個月內激增13倍,醫院也進入紅色警戒!
現在,這個新毒株已經蔓延到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8個國家。尤其是美國半數州已經「淪陷」。

圖源:dailymail
新加坡近期也遭遇疫情反撲。據官方信息,此輪疫情中就有「大角星」在作妖......
「大角星」登陸歐美和東南亞
印度疫情狀態退回至2022年
先簡單介紹一下「大角星」。
今年1月,「大角星」首次被發現,並迅速在國際上流行,當時的「大角星」還沒有自己的正式名稱。
直到3月,pango委員會(為給病毒建立命名系統的生物信息學家組織)才將給「大角星」命名為XBB.1.16,「大角星」這才「認祖歸宗」,加入奧密克戎XBB大家族。

圖源:pango
近期,印度疫情再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角星(Arcturus)」正在當地肆虐。
4月13日,印度通報了10158宗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是前一天的1.3倍,是近8個月以來的單日新高!

圖源:dailymail
這個數字高位,意味著印度疫情走勢再次回到2022年的狀態,增長曲線變成了一個巨大的U型圖。

圖源:見水印
據當地媒體報道,12歲以下的孩童患病人數增加,還伴隨極其少見的結膜炎病症。
印度衛生部還在10日和11日啟動全國範圍的醫院模擬演習,之前取消的口罩令再次開始實施,並督促群眾佩戴口罩。

圖源:見水印
新德里電視台在13日當天播報:印度疫情已進入地方流行病階段,未來的10-12天,當地的病例預料會繼續上升,之後開始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也遭遇「大角星」偷襲。
今年1月底,「大角星」傳入美國,隨即擴散至26個州,累計確診235例,熱點在加州、新澤西州和佛吉尼亞州。

圖源:dailymail
有媒體報道,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傳染病學專家杭特(Paul Hunter)曾公開對「大角星」毒株的分析。
他表示「這個變異毒株傳播速度比既有的其他變異毒株更快」
同時,他也指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TA會有更高的致命率」。

圖源:臉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
而澳大利亞的情況似乎不大好,據dailytelegraph的報道,維州在過去一周新增病例上升11%,達到5811例。大多數病人的年齡在20-40歲。
維州衛生廳報告稱,過去一周平均每天都有238名患者住院,11人接受重症監護。共有30名患者病亡。
不少網友疑惑,「大角星」的傳染力比幾個月前的「海怪克拉肯」還厲害?
椰子扒了一下這個新毒株,看完大家就明白「大角星」在哪個等級了。
XBB.1.16繼承「毒王」寶座
6大基因突變加強傳染率
據最新分析對比,大家所熟知的上一屆毒王XBB.1.5早已「不成氣候」,排名掉至20名開外,而XBB.1.16成為了新的「毒王」。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開始重視XBB.1.16,並在3月22日將其添加到檢測列表中。

圖源:pango
XBB.1.16傳染力比XBB.1.5強,全都是因為XBB.1.16額外多出了6個突變,分別是ORF1a:L3829F、ORF1b:D1746V、S:E180V、ORF9b:I5T、ORF9b:N55S、ORF1b:D1746V。
其中,XBB.1.16是ORF9b基因雙突變,而對該基因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目前只知道該基因和固有免疫系統抑制相關。

圖源:pango
在此之前,有研究報道XBB.1.9的ORF9b基因也獲得了I5T突變,這個突變對傳播力有「增益buff」。這可能也是XBB.1.16傳播力強大的原因。
從1月底出現到現在,「大角星」也相當於是環球遊了一遍,如今也到東南亞「打卡」了。
近期,新加坡掀起的新一波感染潮中就發現了「大角星」。
多毒株流竄引發新加坡新一輪疫情
其中3成病例反覆感染
新毒株的潛伏到爆發一路有跡可循。
從上月初開始,新加坡疫情突然「反撲」,新增病例一直在增加,到了3月的最後一周,新增病例甚至有翻倍的趨勢。
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多種毒株導致,包括XBB、XBB.1.5、XBB.1.9、XBB.1.16(大角星)、XBB.2.3、BN.1 和 CH.1.1。

圖源:CNA
不僅是新增病例人數上升,住院人數也在3月攀升至339例。但重症監護病房(ICU)的入院人數有所減少。
也就是說,雖然感染率和患病率在激增,但是發展成重症的機率降低了。
新加坡衛生部王乙康在昨日的研討會上,公布了本地疫情的數據和具體情況。

圖源:waterlandcap
本地的感染病例已經從一個月前的日增1400增長至上周的日增4千例,這個數據遠低於大流行期間的日增2萬例。
雖然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人數有所增加,從一個月前的80人增加至220人,但因新冠住院患者仍然遠低於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
ICU的住院人數也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在過去一個月內,因新冠住進ICU的患者保持在10人以內。

圖源:parkwayeast
在這一輪病例反撲中,有3成新增患者是反覆感染,高於上一波的觀察到的20%-25%。
Chua Medical Clinic and Surgery的醫生也分享了問診情況,證實了這一數據的真實性。
該醫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診所平均每天出現5起新冠確診病例,其中有2起是再度感染者。
據他的觀察,在近期的求症患者中,有1/3是首次感染,1/3是二度感染,剩下1/3是三度感染,甚至還會出現極少數的4度感染患者。

圖源:google
除此之外,他還透露目前大多數患者都曾感染過病毒或者接種過疫苗,確診後的症狀比之前要輕許多,約33%的人需要口服新冠藥物。
對此,衛生部和專業醫生都表示,要保持在適當的時侯接種新冠加強針,並保持良好習慣,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

圖源:新加坡亞洲新聞
新一輪疫情反撲,怪遊客?
衛生部長: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前兩年,因為旅遊業疲軟,新加坡樟宜機場一度跌出全球10大最繁忙機場,排在全球第95。
但據前一周剛公布的排名,全球旅遊數據和分析公司OAG Aviation Worldwide(OAG)日前的報告稱:
按今年2月國際航線的定期航班座位計算,新加坡樟宜機場在10大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中排名第四,共約245萬9030個座位。

足以證明,現在新加坡邊境有多繁忙。
巧的是,近一個月出入境旅遊人數增加,新加坡病例也在增加,很多人都將兩者聯繫起來討論,最後演變成「都怪那些旅遊的人」。
對此,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公開表明態度:
「將感染病例的增加歸咎於來新加坡的旅客,這是不正確的。」


圖源:8視界
此外,部長也表示雖然社區中流傳著多種毒株,但沒有明確的優勢毒株,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XBB毒株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圖源:money 本地專家也給出最新分析,根據過去幾輪反撲經驗: 每當出現新變種毒株時都會有一波新疫情,這也是共存會出現的新常態。但可預見新增病例可能會在幾周後下降。 那麼這種新毒株出現就有疫情反撲的情況,還要重複多少次呢?
近日,國內有專家這麼說......
就在今天,#吳尊友稱新冠已經趨於結束#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引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論證了這一結論。
吳尊友表示,據全球疫情數據來看,新冠的發病和死亡對人類的威脅已經不再那麼嚴重。

圖源:見水印
對此,椰友們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