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来没觉得新加坡PR(永久居民)身份这么香!”
房产新政出炉后,朋友圈纷纷发出感叹。
所以拿PR的人到底怎么了?

外国人买房多掏60%
PR罕见享受到“国民待遇”
上个月新加坡政府在4月27日,也就是5月1日劳动节长假前,推出重磅降温措施!
一次性把外国人的买房额外印花税ABSD增加了30%,现在高达60%。
相比过去每次都保守地增加5%-10%,这次政府是下决心彻底切断外国人在本地的自助购房或者投资需求。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也在新政出炉后的记者会上亲口确认了政策的目的。

“提高ABSD税率是一项 ‘先发制人的措施’,以抑制本地和外国对住宅物业的投资需求”

(以上图源:海峡视频)
“确保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并为购买自住房屋的新加坡人提供更大的优先权和支持”
把房子留给真正刚需购房的新加坡人这个在意料之中,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房产降温政策对“永久居民”也手下留情了。
在新政后,公民和PR的第一套刚需购房完全没有影响,特别是保留了之前PR购买房产只支付5%ABSD的低税率。

(图源:CNA)
此举让朋友圈纷纷感慨PR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省下1个亿”不是开玩笑的。
另外2023年在中国还没有对新加坡护照恢复免签之际,呆在新加坡最好的身份就是PR永久居民。

成为新加坡PR还有哪些好处呢?一起来看看👇
成为PR才算开始融入
买房、找工作、上学、医疗…… 买房 —— 低税率、可买组屋
如果成为永久居民PR,除了依然可以享有5%的低税率之外,PR夫妻还可以购买新加坡组屋HDB,HDB是新加坡的福利公共住房,相同地段相似面积的组屋比公寓往往便宜一半或更多。

找工作 ——不受限制的自由人
拥有永久居民身份,在新加坡找工作时就不需要占用公司的quota(名额)了。因此,可以选择更多工作、有更广泛的机会,而且不需要担心不断提高的准证门槛问题。
上学 —— 孩子学位保障、就近入学
新加坡政府的中小学学位不算充裕,为了保障本地人的权利,政府学校优先录取公民和永久居民。此外,公民和PR就读政府学校可享受优惠的学费。
如果是永久居民,小孩在高中毕业时,只需要凭A水准成绩,就可以申请前往英美等国大学就读,无需提供雅思或托福成绩。

医疗养老 —— 有公积金“兜底”
成为永久居民后,就可以缴纳CPF公积金了。个人和所受雇的企业每月必须按比例缴纳工资,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和投资,支付年利率,用于未来的购房、养老和医疗支出。
另外成为永久居民还有很多方面享受“本地人”待遇,例如以PR身份帮助亲戚朋友申请签证,在现在疫后时代特别有用。

那么如何成为新加坡PR呢?众所周知又有省下一个亿的方法了!
成为新加坡PR 以SP、EP身份申请高效又省钱
作为外国人,以下人群拥有可以申请PR的资格:
【1】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PR)的配偶;
【2】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合法婚姻下出生的,或已被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合法收养的(即父母或养父母为公民或PR),未满21岁的未婚子女;
【3】新加坡公民的年迈父母;
【4】就业准证(EP)或 S 准证持有人;
【5】在新加坡读书的学生;
【6】新加坡的外国投资者。
这其中外国投资者方式在近年来门槛水涨船高,GIP投资暴增四倍,家族办公室更不用说了。
对于留学生来说,虽然相对容易申请,但也要花费一笔不菲的留学费用。
相比之下,只有就业准证(EP)或 S 准证持有人申请PR,以工签形式申请转永居,被公认为目前移民新加坡、申请永居最省钱、最通用且成功率较高的一种途径。

(PR申请成功示意图)
随着疫后世界恢复流通,今年新加坡EP、SP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意味着今年申请PR的人也会变多。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何在看似“没有标准”的PR申请材料中,突出审批看重的方面?
如何知道自己的条件有没有把握申请到?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提到,新加坡公民和PR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能够和谐地融入社会
掌握能力和技能
为经济做出贡献
把心放在正确的地方
李总理表示,新加坡不单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新加坡公民和PR拥有相应的权利,不仅是这座岛屿的居民或员工,还必须效忠新加坡,履行身为公民和PR的责任。

有网友去做图书馆义工(图源:Asiaone)
于是民间传言写自荐信、拥有本地朋友的推荐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加入本地社团组织,都能证明你适合且积极融入新加坡。
据说通过这些方式,官员将更了解你,从而提高申请成功几率。
这种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移民素材由【狮城移民集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