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李光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是新加坡人人敬仰的国父,是“花园城市”的缔造者。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台前英雄在台后却是个十足的痴情者,他和夫人于1947年秘密结婚,此后相濡以沫63年。
直到夫人去世,他才以两个告别之吻,将这段动人的爱情彰显世人。
那么李光耀夫人到底是谁?他们有过怎样的故事?著名的“告别之吻”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 豪门千金与落魄才子
李光耀的妻子名叫柯玉芝,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
柯玉芝的父亲是华侨银行总经理,母亲也来自显贵门庭,因此柯家的家教相当严格。
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柯玉芝,不仅长的亭亭玉立,而且才学过人,1937年考入莱佛士书院,成为该校唯一的女生。
后来,柯玉芝又拿到了女皇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荣获法律系一等荣誉学位,这在亚洲女性中还是首例。
那时候的柯玉芝,可以说是闪耀着光辉的公主;
至于李光耀,虽然出身一般,但也的确颇具才能,不仅是柯玉芝的莱佛士校友,而且也拿到了英国女王奖学金。
只不过他留学的学校是伦敦经济学院,跟柯玉芝不同,再加上柯玉芝比李光耀大三岁,两人原本不该有什么交集。

那么他们是如何走到一块的呢?
这还得从二战时期莱佛士书院停课说起。
当时柯玉芝去找姐姐玩耍,在走廊里坐着休息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前来找姐夫杨玉麟的李光耀。
原来当时日军侵占了新加坡,通货膨胀严重,李光耀和杨玉麟合伙搞了一个胶水生意。
两人碰面之后,李光耀率先认出了柯玉芝,两人作为校友也就聊了起来,后来日益熟悉。
1943年,李光耀跟柯玉芝表白,两人顺利走到了一起,只可惜这桩关系却遭到了柯父和柯母的严厉拒绝。
在柯玉芝父母看来,两人家世差距悬殊,年龄上还差三岁,实在不是良配。
为了不让女儿和李光耀联系,他们甚至将女儿禁足,直到1946年李光耀去英国留学前,两人都少有相见。

临走之前,李光耀特意登门告别,在与柯玉芝倾诉情意的同时,也希望她能等等自己。
李光耀原本的设想,是他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回来登门求娶,可是柯玉芝在一阵沉默后却问道:
“我比你大三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时柯玉芝已经26岁了,再等一段不知能否能成的姻缘,似乎显得有些不智。
不过李光耀坚定点头后,柯玉芝还是回以一笑,答应了。
此后李光耀远赴英国刻苦求学,而柯玉芝也没有选择待在家里。
她不顾父母反对,重返学园,并在次年就拿到了去英国留学的名额。
1947年末,在异国他乡重逢的李光耀和柯玉芝结婚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 相濡以沫,互相成就
学成归国之后,柯玉芝再次把李光耀带回了家,这一次柯父柯母选择了接纳。
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人已经成婚,更是因为他们相互陪伴,有了惊人的成长。
柯玉芝拿到了一等荣誉学位,李光耀更是获得了双重第一荣誉学位,两人旗鼓相当,倒也般配。
学业有成后,李光耀誓要闯出一番天地,而柯玉芝则是用自己的温柔和才学,陪伴他共同前行。
李光耀喜欢出汗,尤其是在每次演讲过后,往往连衬衫都被汗湿了,这严重影响他的公众形象。
为了改变这一点,柯玉芝亲自给李光耀挑选了很多透气的衣服,每一件都经过仔细斟酌。

此外,在李光耀代表罢工邮差与政府谈判的时候,也是柯玉芝挑灯伏案,替他细致敲定了草拟的声明;
李光耀创立政党的时候,又是柯玉芝替他把定章程、制作徽章,斟酌演讲稿,抚平记者情绪……
在柯玉芝的帮助下,李光耀的政治声望迅速提升,最终在35岁时就成为了新加坡总理,是全球史上最年轻的一位。
李光耀性格强势、要求严格,做起事来时常会不留情面;而柯玉芝温婉细腻,恰恰和他形成了互补。

也难怪很多媒体都说:
“柯玉芝是李光耀的第三只眼,第三只耳,第三臂膀。”
“如果将李光耀比作一个汹涌的水库,那柯玉芝就是防洪的堤坝。”
能够成为李光耀的贤妻,柯玉芝十分高兴,可也不乏有一些人替她感到惋惜。
毕竟以她的学识和才能,无论是从政还是走其他路,或许都能走出一番自己的成就。
如今固然是成就了李光耀,成就了他们的家,但她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却也被李光耀遮蔽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打造花园城市的李光耀,又有几人知晓在他背后默默出力的柯玉芝呢?
面对这种说法,柯玉芝并不挂怀,毕竟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她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期冀着简单的幸福。
在这一块,李光耀也的确做得很好,不仅始终如一,而且也把柯玉芝放在心尖上。

2003年,李光耀和柯玉芝一同访问英国,结果在访问途中柯玉芝突然中风了。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李光耀更是慌了神,郑重拜托英国政府出面协调,以最快速度把柯玉芝带回国治疗。
同时,李光耀还请求航空公司把飞机改成临时医院,在返航途中,他始终紧紧地握著柯玉芝的手。
或许是李光耀的深情呼唤起到了作用,柯玉芝最终成功醒了过来,只不过此后身体情况不大乐观。
于是李光耀又抽出了大量时间,陪伴柯玉芝一同做康复治疗,闲暇时候就一起看看书、听听音乐,共度温暖时光。
只可惜柯玉芝当时毕竟年纪大了,患了病也很难根治,2008年病情反复,使得她直接中风瘫痪在床。
当时医生明确表示,“柯女士最多只能再活几个星期了……”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那充满深情的两个“告别之吻”。

三 告别之吻,风雨同归
其实,在柯玉芝第一次中风时,李光耀就差点被击垮,是柯玉芝用温柔与坚强治愈了他。
两人不仅一起看书听音乐,同时柯玉芝还会继续陪伴李光耀出访,哪怕失去了左边视野,她也依然乐观。
用她的话说,中风也算是生命中的一个节点,中风前是一种生活,中风后是另一种而已。
就像公元前和公元后一样,没有什么值得苦恼的。
可是2008年再度中风后,柯玉芝丧失了大量身体机能,这次她也无法安慰李光耀了。
她只能强撑力气,对着李光耀笑,然后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不要靠太近……会感染肺炎的……”
听到这里,李光耀又想起了医生的嘱托,眼泪哗哗的就落下了。

想起妻子的坚强和温柔,他也只能攥紧妻子的手回应:
“不会的,医生说我的身体很活跃,感染的概率很低。”
由于当时李光耀年纪也很大了,一直在医院,身体也撑不住,于是只能短暂的回家休息。
在他临走之前,柯玉芝叮嘱他,带一个桃子回去,记得吃。
因为李光耀平时很喜欢吃桃子,这次柯玉芝生病,前来看望的人送了不少。
听到这里,李光耀甚至都不敢回头了,他知道妻子把自己当做生活的重心,可妻子也是他的心灵港湾啊。
倘若妻子真的如医生所说的离开了,他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李光耀也只能尽可能多的抽时间,来医院陪伴妻子。
或许是因为李光耀陪伴,亦或者是因为柯玉芝对丈夫不舍。
原本被医生断定只能再活几星期的柯玉芝,居然又顽强的撑了一年多,直到2010年10月才去世。
从2008年7月开始,柯玉芝就回家休养了。
此后几乎是每个夜里,她都要听丈夫说话、读诗才能安睡。
柯玉芝离世后,李光耀骤然衰老了很多,不过他还是强撑著去葬礼上送了妻子最后一程。
在妻子即将火化时,李光耀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唇上,然后再轻轻的去爱抚妻子的脸庞。
吻别妻子后,他依旧不愿离开,于是有了第2个告别之吻。

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终于随着这两个吻而圆满收场。
此后,李光耀的身体情况也慢慢变得不太好,很多时候只能在床上度过。
不过他并不畏惧死亡,即使是躺在那,脸上也总带着一份从容与笑意,或许是在期待着另一种别样的重逢。
2015年,李光耀去世,他用大半身的努力将新加坡缔造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属实可敬可叹。
尼克森更是说过,
“舞台局限了他的发展,倘若他生在另外一个地方,另一个时代,绝对能和丘吉尔等人比肩。”
毋庸置疑,李光耀与柯玉芝的组合,光辉属实耀眼。
那么他们究竟对新加坡做出了哪些贡献?除了花园城市之外,他们还留下了什么?

四 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李光耀和柯玉芝的贡献,主要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方面。
对内,他们帮助新加坡取得独立,使其经济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李光耀夫妇的改革,40年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7%。
在廉政公署、裕廊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帮助下,新加坡迅速成为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此外,李光耀夫妇所主张的高薪养廉,也是颇显成效。
据说当时新加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是全球最高的;当然惩罚也重,如果贪污腐败,可能会被判处鞭刑或死刑。

对外,李光耀夫妇带动新加坡与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