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了那边我们经常会联系,聊天的内容渐渐地从新生活的意气风发,变成诉说, 新 生活中的那些无力。
她是一个很有自尊心和努力的人,但是新工作并不顺利,她很难参与核心的环节, 感觉外派就是去打酱油。
她还说美国人就是表像友好,看到你就特别热情,但都是假笑充满了距离感。
虽然这边车很便宜,但是自己开车上街没什么 安全感,邻里之间不认识,还会有高中生砸坏她的车窗玻璃......
她说太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了,周末去牛车水撸串,去武起士刷火锅!

外派两年之后回来,她下了飞机的第一句,竟然是:闻到了樟宜机场这股味道,感觉太亲切了!
我们出门就打了车,直奔牛车水的火锅店, 给她洗尘!
@ 莉蒂亚
“最近,我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吐槽和抱怨,尤其是在新加坡这种 大城市里生活的:
生活成本太贵了
有被排挤的感觉
租房太多坑了
绿卡太难拿了
活得没有安全感
......
我身为在新加坡上过学,一个因为工作关系,混迹在欧美各国,现在在深圳定居的地球流浪人,想对这些吐槽的人说一句话:
别再抱怨了
新加坡已经很好了

去了这么多地方,我敢说......
在讲英文的国家里,新加坡几乎最安全的;
在讲英文的国家里,新加坡也是少有的大半夜能找到,还在营业的火锅点和撸串店的;
在讲英文的国家里,新加坡还是离我家最近的(飞机3个半小时) ;
在讲英文的国家里,新加坡小朋友的华语是说的最棒的~
.......
新加坡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新加坡 真的很适合华人生活!

治安好有安全感,而且街道和居民楼很亮堂,隔几步就有街灯, 没有暗街窄巷。
其实最明显的还是我妈的反应,在新加坡上学的时候,从不嘱咐我,让我早点回家,也很少cue我报平安。
在欧美国家生活时,我其实都不太敢在半夜独自出门。
澳洲到了晚上,到处都关门了,回家路上一片漆黑,相隔几百米,才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在美国我都不怎么敢坐公共运输,更别说让孩子在草地上撒野了......

很多事情在新加坡久了 ,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了。
“
离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有时候还真不是想不想回去,而是当初选择了新加坡,我们就真的回不去了。
一人在新加坡,也遇见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我老婆是LTVP,不会英语找工作一直很不顺利,自己每天就是带孩子,生活很无聊,感觉都快把她憋得 抑郁了!
以前,她也总说希望回国生活一段时间,那时候,她觉得回国了,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结果回去了, 要面对的问题,反而更多。我们立马就接受了—— 现实的拷问。
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也没有好的 教育资源。我们毕竟是从国外回去的,对生活还是有一些追求。
后来全家就去了上海,结果工作找的很顺利,薪水都能匹配我在新加坡的水准了。
但是, 生活却匹配不了。

首先,孩子入学就成了大难题,比较现实的就是,去读国际幼稚园,价格非常昂贵。以后,上了小学更麻烦,别说学区房了,整个上海的房价都让我们 望房兴叹。
当初,我们卖了家乡父母给留下的一套老房,轻而易举的在新加坡买了组屋,现在要是卖了新加坡的组屋,在上海买房付个首付都困难, 更别说学区房了!
我发现我这个岁数,在大魔都也没什么竞争力了,工作业务内容根本 对接不上,这边专案流程和新加坡完全不同。
五险一金也续不上,医保?我还没研究明白呢!
后来,我俩拉着行李箱又回新加坡了,这一次我老婆也不念叨著回去了。
她想了一下:
在事业发展方面:我们都是普通上班族,薪水和工作这方面回去了也是差不多。
但是在家庭生活方面,新加坡在安全,食品卫生,教育方面胜一筹,最重要的是,这些资源都是现成和易得的。
她发现有些东西确实哪里都有,新加坡的也没什么特别的, 但在新加坡——获得这些的更容易。
现实的棱角
总是能够戳破
我们对于生活的种种幻想
在新加坡的这么多年
我们看过了太多
这个城市 美好而繁华的一面
也体会过了太多
辛酸和无奈
有些人已经深深厌倦
如果生活的不尽人意
那就离开吧
很多人离开后过的很好
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还能够坚持
就再努力一下吧!
这座岛上,没有白走的路
你吃过的苦你走过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生活就像围城
其实无论在哪,都各有好处
各有局限,各有喜乐
并没有一个万全之地
在纽约,一句俗语非常有名
这句话也同样适合新加坡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意思就是,如果你在这里能成功
你在哪里都能成功
而且,看了这么多人的故事
体会了围墙内外的生活
我们发现
并没有什么问题
是离开新加坡就能够解决的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