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游,这么游也挺好

2019年11月15日   •   7524次阅读

看谁还能猜出答案?

从Plaza Singapura出来

Plaza Singapura门口

去新加坡美术馆的路上,这是一个艺术学校

去新加坡美术馆的路上

去新加坡美术馆的路上

去新加坡美术馆的路上

到达新加坡美术馆

新加坡美术馆

新加坡美术馆位于 Bras Basah Road,馆址的前身是百年历史的旧校舍圣约瑟书院。美术馆占地1万平方米,展览厅总占地2500平方米,可以容纳400余件艺术品。

新加坡美术馆1996年1月开馆,开馆一年内便推出了几次重大展览,包括《东南亚美术主题》、《新加坡美术百年沧桑》、题为《交谊》的本地与澳洲艺术家联展、《亚瑟·崔斯摄影》作品展、探寻新加坡艺术家杨照宏作品的探索性展览,以及来自纽约所罗门古根汉博物馆为期四个月的重头展览。新加坡美术馆在较短时间内赢得了国际同仁的高度肯定,在创立后的第二年起便陆续吸引了几项国际展览,包括《达芬奇:科学家、发明家兼艺术家》、《德国美术:1960年代至1970年代》、《法国现代艺术之源》以及《从莫奈到摩尔:莎莉公司的千禧年礼物》,后来还举办过《与现代主义相遇》及《伯特罗在新加坡》等展览。

新加坡美术馆门口

非常不巧,新加坡美术馆主馆今天不开放,我们改去旁边的分馆

新加坡美术馆分馆,今天分馆展出的是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作品

新加坡美术馆前的教堂

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看见一起车祸

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

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

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

去国家博物馆的路上

国家博物馆旁的大榕树

国家博物馆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建立于1887年,是新加坡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经历过好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最初称为国家博物院,初期主要以人类学、自然考古、动植物为收藏、展览及研究重点。1918年增设了以肖像、地图和新加坡的旧照片为内容的新加坡历史收藏部分。1965年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1972年移走了所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展览重点由原来的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建国历史和美术展览。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交由新加坡科学馆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保管。1976年画廊开幕后,便成为本地美术家举行展览会的重要场所。1993年,国家博物馆归国家文物局管辖,博物馆一分为三,即:新加坡美术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和新加坡历史博物馆。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修复工程后,改用“国家博物馆”作为该馆的名字,于2006年末正式开放。

国家博物馆门前

国家博物馆旁的建筑

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历史馆

新加坡历史馆是国家博物馆中的几个馆最大的一个,详细记述了新加坡的历史。历史馆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基本都是英文描述与英语解说,虽然我很想慢慢看完听完,但是没有时间。下面的内容主要是我从网上查的,为了解答自己的几个疑问。

1.新加坡的由来

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占领,日本将其改名为昭南岛。1945年9月,英军回到了新加坡。

2.新加坡自治

1957年3月,新加坡与伦敦经过谈判,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成协议。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获胜,6月5日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3.加入马来西亚

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提出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对此,李光耀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4.脱离马来西亚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双方对治国方针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新加坡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不但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压制。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双方矛盾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解释说提高税率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导致军备预算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信条。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在马来西亚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历史馆

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历史馆

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历史馆

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历史馆

5.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独立之初,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新加坡当时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等,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生存,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成立裕廊工业区,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给予外国企业优惠政策。迅速工业化使得新加坡在十年内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缩,但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新加坡经济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