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还没过就“裁”声四起,很多网友自曝不是被裁,就是在被裁的路上!
继今年lazada开年首裁,这些科技大厂被最新曝出要裁员!其中不乏短视频巨TikToK、电商平台ebay、软件供应商SAP等,1月受影响人数至少10000人!!

图源:路透社
曾经网传过完年才是大裁员,但就目前情况,这波裁员潮提前突袭!
在新加坡的你,要怎么应对这波裁员潮呢?
这些大厂被最新曝裁员 曝光曝光
这些日子,好几家大企接连宣布了裁员消息👇
1)电子商务平台eBay,裁1000人

图源:techcrunch
行业领域:零售
受影响人数:1月23日宣布全球裁减1000个岗位(约裁9%)
原因:总体员工人数和支出超过业务增长速度,要减负前行
目前:未透露新加坡受影响员工人数
2)德国软件供应商SAP,裁8000人

行业领域:软件
受影响人数:1月23日宣布全球裁减8000个岗位(约裁7%)
原因:为专注人工智能业务,将花29亿新元裁员重组约8000个岗位!但主要是通过自愿性离职,比如提早退休。
目前:未透露新加坡受影响员工人数
3)短视频平台TikTok,裁60人

行业领域:游戏
受影响人数:1月24日,TikTok证实裁减全球60个岗位
原因:公司想以长期战略增长领域为中心,定期审查业务情况做调整
目前:未透露新加坡受影响员工人数,被裁员工多属于销售和广告、游戏部门,来自洛杉矶、纽约和奥斯汀的办公室、以及其他全球据点
4)搜索引擎谷歌和旗下公司YouTube
共裁约1100人
行业领域:消费、媒体
受影响人数:1月12日谷歌宣布全球裁减1000个岗位,1月17日旗下YouTube公司宣布裁100人
原因:想简化公司执行流程,专注提高某些领域
目前:未透露新加坡受影响员工人数,但裁减岗位包括语音助手部门、负责Pixel、Nest和Fitbit的硬件团队、广告销售团队以及增强实境(AR)团队;YouTube则是裁减运营团队和创作者管理团队员工
5)电商巨头亚马逊,裁至少500人

图源:c'rossing
行业领域:媒体、影视
受影响人数:1月11日,亚马逊在美国的Prime Video和米高梅影业(MGM Studios)宣布裁员数百人,直播网站Twitch Service也计划裁退500人
原因:集团终止了一些项目,想集中精力在某些领域加大投资
目前:未透露新加坡受影响员工人数,受影响的是串流和工作室业务部门的数百名员工
加上1月4日,电商服务平台lazada在东南亚六国突然裁员30%,涉及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几乎所有C级别的管理人员。

今年半个多月,这些大企就约在全球范围内裁上万人!这上万失业者里,新加坡员工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另外除了科技和互联网大企减负前行,还有哪些行业者“岌岌可危”?看看官方数据和各网友的真实分享~
哪行业被裁最多?网友分享 被开曝光曝光
上个月,新加坡人力部公布最新第三季《劳动市场报告》。被裁者回弹增加至4110人,环比多了910人。


其中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分别是:
·批发贸易领域大裁,有1270人,比上季增加790人!其他领域较稳定;
·企业裁员原因61.9%是企业重组,但因业务和成本压力而裁员的企业增加中;
·40-59岁中年雇员裁员率显著增加。
事实上,还得是网友们最有话语权。年前一波网友分享被裁经历,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网友道歌 从事【影视后期行业】 去年12月中被裁,失业至今 “公司在新加坡的分部整个被迪士尼关停 全员失业,目前还未找到新工作”

图源:路透社
具体情况:
落户新加坡近20年的卢卡斯影业(Lucasfilm)因行业和商业转型结束本地业务,超300名本地员工受影响!
但据被裁者表示,公司赔偿金约好几万,且送了好多东西。

当时新闻报道 @福姬的拉基lucky 从事【数据分析】 去年12月初被裁,学历研究生 目前休息中 “从事数据分析6年 也有在Shopee、Grab等大厂工作过 这次入职Spotify(瑞典音乐媒体平台)1年被裁 很突然,全球约1600+人受影响”

据网友透露
被裁原因是公司为了降低运营成本 自己也建议其他网友 慎重考虑数据分析这个工种
因为没有以前大热趋势
@喵喵kiki 从事【程序员】 1月被裁,曾在本地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做程序员 “公司重组部门 入职1年半惨被裁 赔了1个月薪水...”

示意图
其他网友支招:如何判断非法裁员? 看合同规定,及公司给出的辞职原因

目前新加坡没有专门针对裁员法律
但有《雇佣法令》《退休与再就业法令》
雇主要按合同规定,并给出正当理由才能裁员
@威力不菠菜 从事【互联网电商】 1月中被裁 “从事电商也有3年了 入职新加坡新公司惨遭被裁 没有赔偿”

看了这些鲜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你们觉得新加坡2024年就业市场难吗?
椰友们,身边有没有什么裁员的实例呢?
希望裁员的大刀最终不要落到大家头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