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新加坡经济贸易办事处(香港驻新加坡经贸办)主办,香港旅游发展局、快乐微型艺术会联合承办,香港贸发局支持的“细看香港”微观艺术展于4月4日至17日在新加坡展出。
展览是以“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为主题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一部分。该展在新加坡著名购物中心新达城(Suntec City)展出。展览以精妙的微缩工艺,从文化、民俗、美食、建筑等多方面原汁原味展现了香港不同年代的港式风情。展品一经展出,反响十分热烈,令许多狮城港迷直呼彷佛回到香港。
本期,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将带您线上观展,穿梭时间长廊,探索港式风情,领略香港人文风貌、民俗历史的独特魅力。

品百年文化传承与民俗
在这里,您可以品味香港的百年文化传承,体验香港的艺术文化与民俗。

皇都戏院(比例1:76)
艺术家:陈鸿辉
一级历史建筑皇都戏院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大戏院,其飞拱桁架更是举世无双。璀璨的灯牌,熟食档、店铺,和海报大师阮大勇的电影海报,人潮涌涌,热闹非凡。

戏棚(比例1:35)
艺术家:何国添
戏棚是竹竿搭建的临时剧场,为节日庆典例如盂兰节上演神功戏之用,出现在不同的角落如渔村、乡镇或球场,是香港独特的民间风俗与搭建技艺。为求迫真,艺术家手绘一千盏灯,亲手扎作了巨型花牌,以突出传统工艺及热闹气氛。

生福兰香庄(比例1:12)
艺术家:陈翠薇
中秋节前,灯笼铺内挂满各款用传统扎法制作的灯笼。艺术家务求逼真,跟灯笼师傅学习如何制作灯笼,再缩小12倍!您认出杨桃、白兔、熊猫、鱼和鸡仔灯笼吗?

大坑舞火龙(比例1:43)
艺术家:黎炽明
大坑舞火龙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大坑村的居民在中秋节前夕即农历八月十四起,一连三日在巡游路线表演舞火龙,以祈求平安。龙身装上发光的光纤,模仿火龙身上的香火。

长洲抢包山(比例1:35)
艺术家:陈鸿辉
长洲太平清醮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2012年广受欢迎的“抢包山”活动中,十二位健儿在十四米高的包山上争夺“平安包”,最高分为冠军。曾在抢包山比赛夺冠,后因意外导致半瘫的“包山王”黎志伟重返现场相任司仪,表现永不放弃的狮子山精神,呼应会场一鸣天下响的“武汉大锣”。

围村盆菜宴(比例1:12)
艺术家:李来有
协力:王冰玉
盆菜是新界围村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食物,常在喜庆节日、新年或新居入伙时享用。传统盆菜约有十道菜色:最底层是萝卜,跟着是枝竹、鱼丸、猪皮、猪肉、门鳝、鱿鱼、 虾、鸡等,一层层摆放。

龙凤大礼堂X满汉全席(比例1:12)
艺术家:黎炽明、陈慧姬
满汉全席是中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典宴席。作品重现1977年日本电视台NHK来港拍摄香港国宾大酒楼制作的满汉全席,珍馐百味,加上精雕细琢的龙凤柱及印有清明上河图的天花圆顶,尤其吸睛。

寿宴(比例1:12)
艺术家:陈慧姬、陈翠薇、熊猫玲玲
“寿宴”以庆贺寿宴作场景、 配合令人垂涎的菜式如乳猪全体、百花酿蟹钳、红烧鸡丝翅、花胶扣鹅掌和五福寿桃,祈求长者平安长寿。

凤翘绣庄(比例1:12)
艺术家:彭惠娟、李嘉莲
裙褂在2013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呈现传统精致手工艺。

裕民坊鞋店(比例1:12)
艺术家:李来有、刘碧仪
鞋店座落裕民坊小巷中。艺术家用七彩缤纷的皮革、布和塑料等,亲手制作近二百双鞋,款式多样,心血尽在只有两厘米长小鞋子上,造工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展丰老金行(比例1:12)
艺术家:陈翠薇
重塑香港街坊传统金铺,以黏土制作金猪、金手镯、金链、金颈项等。店铺附设制作金器的工场,工作台附近更有打金工具。

香港发廊(比例1:12)
艺术家:黎炽明
香港发廊参照旧式上海理发店制作,店内的理发工具亦做得十分仔细。

洪记粮油杂货(比例1:12)
艺术家:彭惠娟、李嘉莲
杂货店充满人情味,艺术家小时候经常和家人到杂货店买东西,印象深刻。店内货品种类很多,如蛋、腐竹、鱿鱼、咸鱼、罐头等。

观塘潮州打冷(比例1:12)
艺术家:彭惠娟
香港观塘多潮州人聚居,潮州打冷大排档摆放着卤水鹅、墨鱼、猪肉,潮州粿品、腌制蚬、冻蟹、白粥等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长洲飘色巡游(比例1:35)
艺术家:周慧翔(Sidekick王)
飘色巡游是长洲太平清醮的焦点之一,队伍以隐藏的支架承托著小孩,扮演传统或话题人物,包括拳手曹星如及桌球天后吴安仪,穿梭于街道中,彷如腾云驾雾。
赏特色地标建筑与街景
带您穿街走巷,赏特色地标建筑,看不一样的香港街景。

蓝屋(比例1:24)
艺术家:蔡璧龙、何国添
“蓝屋”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地下72号是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儿开设的武馆,现为其后人林镇显的医馆。作品细致呈现刻有留夜香记号的木楼梯、住所里的花纹地板,和小若牙签的锁头等。

观塘裕民坊(比例1:76)
艺术家:蔡壁龙、何国添、陈鸿辉
作品聚集观塘闹市的心脏地带,包括裕民坊大厦、裕华大厦及宝声戏院等,行人如鲫,璀璨的霓虹灯,闪亮的交通灯,街坊小店、流动小贩及楼梯铺等都很细致。

药材铺(比例1:12)
艺术家:黄曼萍、陈翠薇
作品仿照传统中式药材店铺,内有装满中药的百子柜。药材如北芪、党参等,都是艺术家用黏土亲手制成,百子柜旁的大药煲正在煎煮中药。

西贡海鲜档(比例1:12)
艺术家:黄曼萍
西贡海鲜档临近码头,鱼缸养著各种海鲜。艺术家用黏土制作了活灵活现的石斑、龙虾 、鲍鱼、带子、花蟹、八爪鱼、东风螺和海虾等,十分逼真。您能认出它们吗?

西环码头(比例1:75)
艺术家:黎炽明
重现已经消失的西环三角码头,工人把货物从趸船搬到货车,邻近唐楼则商店云集。霓虹灯是香港特色,大家看到消防员在招牌上拯救猫儿吗?

中环石板街(比例1:12)
艺术家:李来有
人称“石板街”的一级历史建筑砵典乍街,是1858年政府为了纪念香港首任总督而命名,街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让雨水从两旁疏导。绿色小排档中,金鱼生龙活现,用纸做的花几可乱真,手造的真皮皮鞋,细致迫真,令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