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东街(比例1:35)
艺术家:廖锦华、蔡璧龙、何国添、李来有
“利东街”展示香港东西荟萃的独特风格,欧陆式建筑配上唐楼纱窗,大街挂上大红灯笼,作品内的传统舞狮及新式LED舞火龙左右呼应,相映成趣,您可留意到酒吧大电视在播放精彩球赛吗?

大澳文物酒店(比例1:35)
艺术家:廖锦华、蔡璧龙、何国添、李来有
改建自1902年兴建的大澳警署,具殖民地色彩,是二级历史建筑,曾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优异项目奖,建筑中西合璧,包括中式瓦顶、木制平开窗、圆拱游廊、警岗改建的玻璃屋顶餐厅及监仓改成的接待处。

添记文具(比例1:12)
艺术家:蔡璧龙、何国添
令学生们流连忘返、充满人情味的屋邨文具店,除了买玩具,还会像寻宝一般拣选及发掘各样的心仪文具。艺术家花了三年制作数以百件的小小文具,包括用LEGO 积木扮成塑胶笔盒,仅两厘米阔的明信片可以逐片撕开,维肖维妙。

添记玩具(比例1:12)
艺术家:蔡璧龙、何国添
模仿七十年代九龙城寨一间玩具店。当时香港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微型玩具大都是日本动画或电视节目主角,譬如奥特曼、Q太郎、小露宝、魔神Z等。它们部分是艺术家的微缩收藏品,或是艺术家按照原物重新制作的玩具,总数多达二百件。

回忆陡置区(比例1:76)
艺术家:陈鸿辉
作品花了两年艰苦制作而成,陡置大厦建于斜坡上,可见理发店和士多,街头小贩、清洁街道工人在马路上推著垃圾车,主妇正在走廊煮食等等,呈现当年居民的生活实况。

俊男茶楼(比例1:43)
艺术家:陈鸿辉
香港从1850年代开始,便出现“茶楼”,占整幢唐楼连铺面。茶客可在店内“玩雀”,把雀笼挂在窗户上,超小雀笼内有雕刻精致的雀仔,其他如天花吊扇,关公神柜、纸皮石楼梯、糕点门市和小贩摆卖盛况,都做得一丝不苟。

报摊(比例1:12)
艺术家:蔡璧龙、何国添
香港全盛时期出版几百份报刊杂志!报摊更是港人到茶楼前必到之处。报贩是艺术家参照岳父造型手雕,栩栩如生。

兴发生水果店(比例1:12)
艺术家:潘丽琼、彭惠娟
艺术家为了展现生果店品种的丰富,除了常见水果外,更制作了榴梿、木瓜、哈密瓜、山竹、火龙果、桃、荔枝、龙眼等,色彩缤纷,令人垂涎三呎。
忆地道港式风味与美食
每次去香港旅游,除了购物,您一定会尽情享用香港美食。

金记饼家(比例1:12)
艺术家:李嘉莲
参考深水埗唐饼名店制作,售卖豆沙酥、鸡仔饼、芝麻饼、蝴蝶酥、光酥饼等传统中式糕饼。从师傅制作中的面团,感受到人性化的温暖、辛勤及手艺。

永兴豆浆王(比例1:12)
艺术家:彭惠娟
永兴豆浆王有“深宵食堂”的美誉,和鸡仔饼大王,分日夜两班共用一铺。艺术家重现店铺的招牌美食,香滑的豆浆、豆腐花、油炸鬼及粢饭,令人食指大动。

车仔档(比例1:12)
艺术家:汤润琴、杨瑞莲、彭惠娟
集合十三档地道美食、鸡蛋仔、煎酿三宝、咖喱鱼蛋,生菜鱼肉、碗仔翅、炒栗子、烩地瓜等,重现昔日有“平民夜总会”美誉的上环大笪地风貌。


香港凉茶(比例1:12)
艺术家:黎炽明
凉茶店在香港随处可见,“廿四味”“银菊茶”“五花茶”,客人可以站在门外喝,或坐下边看电视边品尝凉茶。您看到店内电视播放的节目吗?

中国冰室(比例1:18)
艺术家:蔡璧龙、何国添
“中国冰室”是香港多部经典电影取景之地。作品巧夺天工,天花的吊扇会走动,收银桌上的壹元、伍元笔划幼如发丝,清晰可见。大家不妨考考眼力,看找不找到李小龙?
(上述作品简介来源:展览作品的文字介绍)
(本期图片摄影:李红琼 王濛濛)
鸣谢:
香港驻新加坡经济贸易办事处
香港旅游发展局
香港贸易发展局
快乐微型艺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