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東街(比例1:35)
藝術家:廖錦華、蔡璧龍、何國添、李來有
「利東街」展示香港東西薈萃的獨特風格,歐陸式建築配上唐樓紗窗,大街掛上大紅燈籠,作品內的傳統舞獅及新式LED舞火龍左右呼應,相映成趣,您可留意到酒吧大電視在播放精彩球賽嗎?

大澳文物酒店(比例1:35)
藝術家:廖錦華、蔡璧龍、何國添、李來有
改建自1902年興建的大澳警署,具殖民地色彩,是二級歷史建築,曾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建築中西合璧,包括中式瓦頂、木製平開窗、圓拱游廊、警崗改建的玻璃屋頂餐廳及監倉改成的接待處。

添記文具(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令學生們流連忘返、充滿人情味的屋邨文具店,除了買玩具,還會像尋寶一般揀選及發掘各樣的心儀文具。藝術家花了三年製作數以百件的小小文具,包括用LEGO 積木扮成塑膠筆盒,僅兩厘米闊的明信片可以逐片撕開,維肖維妙。

添記玩具(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模仿七十年代九龍城寨一間玩具店。當時香港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微型玩具大都是日本動畫或電視節目主角,譬如奧特曼、Q太郎、小露寶、魔神Z等。它們部分是藝術家的微縮收藏品,或是藝術家按照原物重新製作的玩具,總數多達二百件。

回憶陡置區(比例1:76)
藝術家:陳鴻輝
作品花了兩年艱苦製作而成,陡置大廈建於斜坡上,可見理髮店和士多,街頭小販、清潔街道工人在馬路上推著垃圾車,主婦正在走廊煮食等等,呈現當年居民的生活實況。

俊男茶樓(比例1:43)
藝術家:陳鴻輝
香港從1850年代開始,便出現「茶樓」,占整幢唐樓連鋪面。茶客可在店內「玩雀」,把雀籠掛在窗戶上,超小雀籠內有雕刻精緻的雀仔,其他如天花吊扇,關公神櫃、紙皮石樓梯、糕點門市和小販擺賣盛況,都做得一絲不苟。

報攤(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香港全盛時期出版幾百份報刊雜誌!報攤更是港人到茶樓前必到之處。報販是藝術家參照岳父造型手雕,栩栩如生。

興發生水果店(比例1:12)
藝術家:潘麗瓊、彭惠娟
藝術家為了展現生果店品種的豐富,除了常見水果外,更製作了榴槤、木瓜、哈密瓜、山竹、火龍果、桃、荔枝、龍眼等,色彩繽紛,令人垂涎三呎。
憶地道港式風味與美食
每次去香港旅遊,除了購物,您一定會盡情享用香港美食。

金記餅家(比例1:12)
藝術家:李嘉蓮
參考深水埗唐餅名店製作,售賣豆沙酥、雞仔餅、芝麻餅、蝴蝶酥、光酥餅等傳統中式糕餅。從師傅製作中的麵糰,感受到人性化的溫暖、辛勤及手藝。

永興豆漿王(比例1:12)
藝術家:彭惠娟
永興豆漿王有「深宵食堂」的美譽,和雞仔餅大王,分日夜兩班共用一鋪。藝術家重現店鋪的招牌美食,香滑的豆漿、豆腐花、油炸鬼及粢飯,令人食指大動。

車仔檔(比例1:12)
藝術家:湯潤琴、楊瑞蓮、彭惠娟
集合十三檔地道美食、雞蛋仔、煎釀三寶、咖喱魚蛋,生菜魚肉、碗仔翅、炒栗子、燴地瓜等,重現昔日有「平民夜總會」美譽的上環大笪地風貌。


香港涼茶(比例1:12)
藝術家:黎熾明
涼茶店在香港隨處可見,「廿四味」「銀菊茶」「五花茶」,客人可以站在門外喝,或坐下邊看電視邊品嘗涼茶。您看到店內電視播放的節目嗎?

中國冰室(比例1:18)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中國冰室」是香港多部經典電影取景之地。作品巧奪天工,天花的吊扇會走動,收銀桌上的壹元、伍元筆劃幼如髮絲,清晰可見。大家不妨考考眼力,看找不找到李小龍?
(上述作品簡介來源:展覽作品的文字介紹)
(本期圖片攝影:李紅瓊 王濛濛)
鳴謝:
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
快樂微型藝術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