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将新加坡作为留学目的地的留学家庭越来越多,原因众多:
新加坡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气温保持在25度左右
新加坡是世界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犯罪率仅仅0.58%
新加坡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15岁以上教育普及率97%以上
英语是新加坡的主要语言体系,无论是教育或商务都以英语为主
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具备东西方的色彩,升学路径众多
……

根据新加坡各大院校对于中国留学生数量的估算,2022年预计中国学生在新加坡总数会达到6万人。
与此同时,在新东方发布的《2022年中国留学白皮书》中,英美虽然仍是当前中国学生心目中最为倾向的留学国家,但受到国际局势和疫情相关政策的影响,前往美国留学的人数有所下滑。
反而,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亚洲留学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度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相信这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疫情控制情况较好,留学性价比高是分不开的。

△新东方发布的《2022年中国留学白皮书》
不过,新加坡教育是一以贯之的“鸡血”,传闻众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在申请中,大多数新加坡学生的留学选校名单不会低于美国Top30、英国G5。
这也让一批追求素质教育的家长打了退堂鼓,害怕只是让孩子“换个国家补习和刷题”。

△新加坡还创造了一套从A到Z的“怕输哲学宝典”(Kiasu就是怕输的意思)
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新加坡学校都如此,也并不是每位在新加坡上学的学生都只能感受到“高压”二字。
“广深妈妈圈”特别邀请到了一位曾经在新加坡UWC读书的同学Lucy,一起来看看她在新加坡念书的那几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Lucy:曾将在国内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念了八年,中途因妈妈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便随其一起到了美国念了九年级,随后自主申请到了新加坡UWC,在那里度过了完整的高中时光,现就读于美国电影排名TOP10的大学。
#01 在新加坡读书,有点快乐
作为一个接受过美国教育,也接受过坡国教育的学生,Lucy由衷地告诉我,她觉得在新加坡UWC读书的那几年,是她迄今为止最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经历倒是和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新加坡教育的看法大相径庭。
根据新加坡教育局发布的报告(紫线是小学总人数,蓝线是初中人数),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已经筛掉约10万名学生,到了高中人数直接暴跌4倍。

可以说,国内的孩子在高考才能体会到的“高强度筛选”到了新加坡,初中就能体会到。
正是因为这种已经称得上“严苛”的升学分流制度,新加坡家长打小就开始鸡娃也就不难被理解了。

△本地教育系统升学示意图 / 图源:MOE官网
但对Lucy来说,新加坡的教育跟她在国内接受过的教育一样又不一样,它们同样“分控”,Lucy时不时会感受到学习鸭梨山大。
不过学校从不将分数挂在明面上,“我们没有什么比较,没有考试排名。”这就避免了与同龄人之间的“较量感”。
另外,也接受过美国教育的Lucy认为,与相较于美国的“放养政策”,自嘲自律性交较差的她更喜欢新加坡既严肃又宽松的氛围,老师与学生间的凝聚力非常强,完全就是朋友般相处的状态。

△图片来自Lucy
对此,Lucy还跟我分享了她与老师间的两则小故事(为方便表述,以第一人称叙述)。
故事一
我本身非常热爱戏剧表演。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美国,都拿过学校里的最杰出戏剧奖。
然而当我刚进入新加坡UWC读书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身边优秀的同学太多,我总会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从而变得不太自信。
有位戏剧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不安,总是有意无意间跟我聊一些有趣的事情放松我的心情,并且不断鼓励我积极参与到戏剧活动中。
渐渐地,我能够放开自己,像以前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表演中,也收获到了非常多的鲜花和掌声。
直到现在,那位戏剧老师还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会通过邮件互相交流。

△图片来自Lucy
故事二
在学习IB课程的第二年,我做了一件比较大胆的事情,选择了我并不擅长的科目-化学。我本以为自己可以翻越这个挑战,可惜随着课业难度的加大,我越学越糟糕。
当时负责化学实验课的老师意识到我有点想“自暴自弃”,于是他不断变换著方式教我做化学实验,在每一个我进步的节点都及时引导着我更进一步。
终于,我从中get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最后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除此以外,新加坡教育让Lucy感到快乐且舒心,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里虽然不乏“王公贵族子弟”,却也有贫民窟出身的孩子,但老师们全部一视同仁。
学校会充分给到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把那些平日里埋头苦读的学生们推出教室,去感受生活。在资源如此富足的学校里,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报名并且竞选,就有可能达成目标。
#02 既不想中文退化,又想留学 新加坡是不二选择
可能是因为打小就在国际学校的缘故,Lucy表示自己的英文逻辑思维一直比中文好一些;后又因为在美国接受了一年的全英文教育,导致她有时候用中文表达想法时有些吃力。
但到了新加坡之后,Lucy明显感觉自己的中文不降反升,因为坡国的中文教育抓得真心紧。
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华人占全部人口的75%左右),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新加坡政府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华文教育将华人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华人子弟。
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在曾在公开演讲中说到:
“ 在全球掀起“汉语热”的背景下,新加坡也不能失去自己的双语优势,为了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会,就必须掌握这种语言。”
因此,从201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就已开始在全国24所小学内试行“母语辅助计划”,旨在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母语弱的学生提升语文能力。

△2019年关于“母语辅助计划”的新闻
2021年,“母语辅助计划”已经覆蓋了新加坡所有小学的三年级学生,2022年会覆蓋小学四年级学生。
根据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参与辅助计划后,在华文课上的参与感变得更强,持续的口语对答比一般学生多了14%,书写内容也多了3%。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学华文更有信心和兴趣了。
在新加坡UWC,中文课程被分为了不同难度,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跟Lucy同届的很多外国同学在选择第二语言时都选了中文。
并且新加坡UWC招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中文老师来加强其学生的中文学习。
在IGCSE阶段就完全跟随国内IGCSE的教材,学得非常深。Lucy清晰地记得当时还学了文言文,这是她无论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还是美国的学校都没体验过的。
到了IB中文学习期间,老师们依旧不断在中文口试上磨练大家,最后同学们都在这门科目上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所以,总结一句话,如果想出国留学又不想中文水平退化,甚至能更进一步的话,新加坡绝对是不二之选。

△图片来自Lucy
#03
多国升本优势显著更是“牛剑摇篮”
不得不说,在后疫情时代,“留学安全“更加成为了许多中国家长在考虑留学目的地时的重要因素,于是很多人将留学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最新的2022“爸爸真棒”国际教育家庭调研中,34.52%的家庭选择了新加坡作为想要的留学目的地,热度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问题:如果仍然想让孩子留学的话会考虑的目的地有哪些地区?
特别是很多想要低龄留学的家庭,多少都会考虑下贴心地提供了特殊“陪读政策”的新加坡。家长们都想着陪尚在低龄阶段的孩子在新加坡过度,打好语言基础,熟悉西方教育模式,等到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应付学习和生活时,再送去欧美大国深造。
既然想走这个路径,那么势必要了解新加坡的升学优势。
英国方向
2019-2021年,牛津录取人数最多的TOP3地区就有新加坡,录取成功率高达11.9%(同期中国大陆是7.8%),仅次于英国本土19.4%;
剑桥大学公布的2022年录取结果中,新加坡的录取率直接达到了17.8%,是名副其实的“牛剑摇篮”。


美国方向
美国方向亦是如此,近三年来,从新加坡高中去往美国顶尖大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UWC有耶鲁,新加坡华中有哥大、芝大、西北等,均为中国籍的学生。
Lucy提到,跟她同期的很多同学都是英美双申,最终不仅有牛剑的录取,美国的Top30也是每个学校都有同学拿到offer。

△图片来自Lucy
这些亮眼的升学成绩背后是亮眼的学术成绩。
2022年IB大考放榜后,新加坡国际学校平均成绩为37.49分,远超全球平均的31.98分。
就算“不出走”欧美,依旧在新加坡念大学,本地高校资源也毫不逊色。在2023年QS亚洲大学排名榜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分别拿走了第一和第四名,其中新加坡国立更是多次蝉联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