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鹤山会馆醒狮团在农历新年期间上门采青,采青是必须于新年前预约的。
按传统习俗,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而采青又可以分为地青和高青等。
农历新年、公司开张、中秋节等节日喜庆都可见到狮子采青,通常表演过八种神态后,狮子就会采下青菜,吞嚼与反吐(吐青)。
近年来的新年采青,主家会要求狮子做些额外工作,譬如剥开年柑,出真字等。
过去,一些主家会安排剥柚子、捉螃蟹、捉蛇、碗中捞鱼等。以洪门来召集会众的私会党还会以各自的规矩来拜青。
采青是醒狮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收入则来自不定期的受邀演出,收费由主家与狮团接洽。一些醒狮团在农历新年期间可赚取3万至4万元,足以维持一年的租金、水电、交通等运作开销。

新加坡卫星图
采青的传统可追溯到南方民间反清复明义士为了掩饰清廷耳目,以“采青”和“踩清”的同音来贬低满清,过程中又以“吞青”代表“吞灭清朝”之意,以“吐青”暗喻为“散清”的意思。清朝灭亡后,采青则赋予各种“胜意”、“典故”等元素,形成今天的青阵文化,要破解青阵便需靠舞狮者的智慧和功夫。

新加坡地图
伍 舞狮活动是如何在东南亚新加坡传承的?
目前在新加坡武术龙狮总会的注册醒狮团约300支,参与舞狮活动的则约一万人,不过好些人士参与多家醒狮团,亦并非全都活跃。
新加坡的醒狮团关系密切,面对人手短缺时,彼此间会互相支援。譬如史丹福龙狮文化艺术团的团员多数是在籍学生与国民服役人员,由于时间有限,遇上重要的表演时,他们会跟其他狮团联合起来出狮。此外,团员的平均年龄已经从25岁提高到30岁,此现象在新加坡的狮团是颇普遍的。

晚会上的舞狮
近年来,新的醒狮团陆续创建。譬如,2007年成立的新加坡新洋体育会,由南洋初级学院的学生与校友联合组成。 1991年十多名龙狮爱好者成立新加坡关善坛龙狮学院。新加坡的舞狮活动跟二战前后相比显然踊跃得多,相比之下,70多年前新加坡只有三家注册狮团:鹤山会馆,冈州会馆,精武体育会。
由于舞狮需要强大的体力与耐力,活跃的舞狮者多数年龄介于18至60岁之间,年纪较大的多数担任教练的职位。

越南舞狮
01学习舞狮
培养舞狮后进的工作通常由已经累积多年技艺、经验与知识的师傅负责,并由资深的学生协助。学艺人士多数是学生、国民服役人员以及年轻的男女,他们对传统武术与狮艺都有浓厚的兴趣。
表演舞狮除了体能,也必须要有一些武术根基,因此掌握基本的武术是很重要的。
训练通常在会所进行,一个星期一次,多数安排在周末,大家不需要工作上课的时间。若是准备重要的表演、竞赛等,训练则会加场。

鹤山会馆为培养后期之秀的舞狮训练。
平时训练时,学员学习到各种舞狮乐器、动作,以及音乐与动作间的配合。学员掌握基本技艺后,可以选择朝向各自的专长发展。
新加坡醒狮团的组织简单,最高职位为团长,团长以下的根据资历,有师兄弟与师姐妹,以及打鼓、锣和钹的乐手。
如果醒狮团附属于会馆或庙宇,则必须向该组织的理事负责。

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为舞狮点睛
02舞狮内涵的变化
新加坡的舞狮表演者多数为各籍贯的华族人士,近年来有其他种族参与。譬如鹤山会馆与冈州会馆吸引到喜欢舞狮的印籍年轻人,敬扬龙狮团则有20多岁的马来同胞。

日本的神乐系狮子舞
近年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舞狮表演朝向挑战高度与自由表演,这种突破传统舞狮格局高桩表演传到越南等地,对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马来西亚政府于2007年宣布把高桩舞狮列为国家文化遗产,鉴定了舞狮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地位,目前正在筹备提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来西亚的舞狮也受到各个种族的欢迎,不分年龄性别地加入舞狮的团队中。

雪狮舞
不过,一些崇尚传统狮艺的新加坡醒狮团并不认同这种高危险性,甚至可能从高空摔下,引起伤残的“杂技表演”。他们认为舞狮所要学习的并非高桩上跳跃的挑战,而是朝往传统舞狮的细节、规矩、精益求精的艺术表现与体会尚武精神的内涵。

拳儿两广醒狮团
传统的舞狮表演的道具主要是山洞与桥梁,代表高山与大桥。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的舞狮训练通过摄像来取代传统的示范与口传方式。许多醒狮团亦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博客、脸书等来传达讯息。
03醒狮团的另一类挑战
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农历新年对醒狮的要求增加,新加坡醒狮团往往供不应求。譬如2015年,只有194支醒狮团申请采青准证,比往年少5%。为了解决人手短缺,南仙龙狮体育会邀请越南的狮团前来助阵,不过入境前因人力部的政策而必须打道回府。

新加坡船舶动态地图
一些新加坡人有醒狮团跟私会党(黑道)挂钩的观念。报章报导鼎圣龙狮院曾经面对过这种情况,起因可能是有些表演者身上有刺青。受到“刺青形象”影响的狮团,一般会要求表演者戴上臂套,教练也会负起教导徒弟的责任。虽然刺青对醒狮团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迹象显示这会阻碍新加坡舞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