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医学院使用虚拟和扩增实境工具,让医科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人体解剖和临床等相关知识。也有学院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指导学生更准确地为患者开药。
学生头戴设备进入虚拟手术场景,杨潞龄医学院通过混合实境教学,让医学和护理系的学生练习如何将静脉导管插入患者的手臂。学生也能浏览解剖视图了解肿瘤切除等手术是怎么进行的,这些都是教科书无法清楚说明的。
杨潞龄医学院教育助理院长勾伟杰副教授表示:“ 对于医科生而言,视觉化方式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过去的医学教学中,信息通常是以平面图或二维形式呈现的,即使偶尔使用三维形式,那也是通过图形重建的虚拟形式。如今新的方法通过使用真实患者的材料,经过匿名化处理后转换成全息图。”
南大李光前医学院的下一批大一新生,也将有机会通过虚拟实镜工具,更好地了解心脏等器官的操作原理,设备也减轻了教授的工作量。
李光前医学院解剖学高级讲师维韦克博士说:“如果要解释心脏的发育过程,我需要在屏幕上画至少20张图来向学生解释。而当我让他们通过虚拟实境去观察时,他们可以轻松地理解我想传达的信息。”
通过人工智能,学生也可以学习更准确地开处方,医学院表示系统配置药物的准确率高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