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醫學院使用虛擬和擴增實境工具,讓醫科生有如身臨其境,學習人體解剖和臨床等相關知識。也有學院使用人工智慧自動生成處方,指導學生更準確地為患者開藥。
學生頭戴設備進入虛擬手術場景,楊潞齡醫學院通過混合實境教學,讓醫學和護理系的學生練習如何將靜脈導管插入患者的手臂。學生也能瀏覽解剖視圖了解腫瘤切除等手術是怎麼進行的,這些都是教科書無法清楚說明的。
楊潞齡醫學院教育助理院長勾偉傑副教授表示:「 對於醫科生而言,視覺化方式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好,過去的醫學教學中,信息通常是以平面圖或二維形式呈現的,即使偶爾使用三維形式,那也是通過圖形重建的虛擬形式。如今新的方法通過使用真實患者的材料,經過匿名化處理後轉換成全息圖。」
南大李光前醫學院的下一批大一新生,也將有機會通過虛擬實鏡工具,更好地了解心臟等器官的操作原理,設備也減輕了教授的工作量。
李光前醫學院解剖學高級講師維韋克博士說:「如果要解釋心臟的發育過程,我需要在螢幕上畫至少20張圖來向學生解釋。而當我讓他們通過虛擬實境去觀察時,他們可以輕鬆地理解我想傳達的信息。」
通過人工智慧,學生也可以學習更準確地開處方,醫學院表示系統配置藥物的準確率高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