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若出现极端雨量现象 本地饮水供应将受影响

樟宜气象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过去30年的平均温度每十年都加倍上升。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量不断攀升,到了世纪末,不同月份的降雨量也会出现极端雨量。专家认为到时候,本地饮水供应将会受影响,突发性淹水也会更频密。
第三次全国气候变化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量不断攀升,到了本世纪末2100年,我国较干燥的月份,也就是2月和3月,以及6月到9月,降雨量将减少约四成。
专家警告如果长时间出现异常低的降雨量,可能影响我国未来的饮水供应,必须加大使用海水淡化和新生水等技术解决问题。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亚澳季风工作组联合主席许智扬博士说:“因为海水淡化和新生水它需要很多的能源,这也意味着能源用得多,也表示我们为生产水缴的那些费用会增加。”
从1980年到2022年期间,本地出现每小时降雨量超过40毫米的天数,每十年增加0.3天,更容易突发性淹水。
他说:“我们的最湿的月份一般上来讲,一个月的降雨量是差不多200(毫米)。40毫米的降雨量差不多五分之一这样
这种暴雨它会带来的淹水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当然我们路面上会不会淹水,还有取决于我们输水的功能。”
数据显示我国容易出现淹水的地方,从1970年代的超过3000公顷,下降到2013年的36公顷,2017年后则一直维持在30公顷以下。淹水情况好转,不过由于无法预测降雨量,无法完全避免淹水发生。
公用事业局表示由于我国土地有限,本地接下来也会设计更多多重用途的排水系统。
公用事业局集水区与水道署副署长萧如燕表示:“例如,我们即将在比达达里公园的阿卡夫湖,在强降雨时可以临时储存雨水。在较为干燥的日子,则可作为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