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感染 "为未来的变异提供最好的保护"?这情况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还是只适用于 "年轻 "的人?
根本没有必要,而且对公众来说更加混乱。屏息以待,我们接下来会得到什么其他的 "专家 "建议。 (以上截图:FB网友)
一定人口数量感染后病例会减缓 新加坡的峰值在哪里?
如果说上面的专家言论造成人们的困惑,结合其他专家的发言一起看,或许可以“拼出完整的地图”。

面对连续两天日增千例,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全球卫生)许励扬教授说大量人口感染后,病例增幅将放缓。
和上面那位专家说获得免疫是一个意思。

(截图:早报)
他举了丹麦的例子:
“以高疫苗接种率的国家如丹麦为例,一旦一定的人口感染后康复,所产生的自然免疫可进一步增强通过疫苗或先前感染带来的免疫力,确诊冠病人数也会开始减少。”
峰值后感染人数将逐渐稳定,情况将类似其他地方性流行病(流感),除非出现能躲避之前产生的免疫的新变种毒株。
他的话按照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来说,就是过了峰值之后,病例会趋缓。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眼下大家最关心的是,这种病例激增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新加坡峰值会是多少?

去年的新加坡疫情峰值是4月21日,共1111个新病例,但绝大多数发生在客工宿舍。
今年不一样,新增病例多发于流动性更强的社区。


*卫生部长:密切关注病例还要上升多久,拐点什么时候来
早前卫生部长王乙提过新增病例可能会在下来几周到几个月内增至3000多起,3200例将会是可能峰值。
但也有专家预测,可能日增过万才是峰值。
峰值还有多久,峰值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 首先是最近新加坡一直提到的丹麦:
丹麦在去年年底疫情达到峰值,日增4508例,随后1个月迅速下降,今年以来,上下波动在每日几百至一千例左右,最近全面解封后,病例增速下降到9月19日新增252例。

新加坡卫生部最近很喜欢拿丹麦来举例,因为两国人口数量相近,疫苗接种率也相近,而且丹麦最近刚解封。
但是网友质疑,北欧地广人稀,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有本质区别。

*丹麦人口577万,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0.03人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口密度差不多的亚洲地区: 中国香港,在去年8月、12月经历了两次小高峰,但日增从未超过20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个位数。

中国台湾,峰值在今年5月底,最高日增46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十例上下。

跟中国港台一比,最近新加坡的防疫有些相形见绌。
再来看看新加坡旁边,东南亚周边很多国家在过了“峰值”之后,情况就有所好转,但是每日新增还是很多。
马来西亚:8月27日达到峰值,日增2.2万例,这两周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月1.5万例。

印尼:7月14日达到峰值,日增5.4万例,之后两个月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2234例。

泰国:8月13日达到峰值,日增2.3万例,之后一个月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1.35万例。

我们看到东南亚国家普遍是在德尔塔入侵之后,最近两个月才迎来峰值。 或者新加坡也在等待像这些国家一样,一旦过了峰值那个很恐怖的数字,就能迎来“曙光”。会呈下降趋势。

而关于解封后的病例走势,新加坡也在看英国。
英国一共有过两次峰值,1月初最高日增6.8万,过了峰值并开始接种疫苗后好转,在德尔塔袭来之后迎来第二次高峰7月18日那天日增4.7万。
但峰值第二天7月19日英国就全面解封了,而病例新增短暂下降后又反复,到现在英国依然维持日增近3万例的情况。

(以上疫情数据:谷歌)
所以新加坡会不会像一些国家地区那样“幸运”,过了峰值就安全了,病例维持在低位; 还是会像英国那样反反复复?
但是不管如何,新加坡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共存的准备。
新加坡坚决迈向共存 未来自检确诊自行隔离、无需通报?
比峰值什么时候到来,更让人困扰的是昨天一位专家无意中透露了一点新加坡未来的趋势。
卫生部长王乙康早前已在记者会上间接提到新增病例可能会在下来几周到几个月内增至3000多起,这是他可以预见的一个“峰值”。

但许励扬透露,未来新加坡无症状或轻症病患自行检测后无须通报当局,那么将意味着官方数据未来不能准确反映真正的感染人数。

(截图:早报)
虽然这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但是还是把好多人吓著了。
从趋势上来看,新加坡的确越来越简化病例报告,最近重大变化有:
不再公布无关联病例
只公布10人以上的大感染群
不再公布患者中有多少接种过疫苗,有多少没有接种
如果真的到了无需通报病例那一天,新加坡就进入了真正的“蒙眼狂奔”。

最近病例激增之下,虽然部长劝大家减少活动也仅限于“劝”,小学1-5年级也将从9月27日开始居家学习一段时间。
但新加坡前两天又再次调整边境,允许印尼来者转机,把更多国家划为中等风险国家等。
有统计截至9月16日晚上11点59分,已有2241名来自德国的旅客和81名来自文莱的旅客获准在9月8日至10月22日期间通过接种疫苗旅行通道(VTL)进入新加坡。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不动摇的底气来自目前新加坡重症患者和死亡率还非常低:
在过去的28天里,在11196名感染者中,98.1%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1.7%需要补充氧气,0.2%需要ICU护理,0.04%死亡。
恐怕下次新加坡再有大的政策调整,要等到病例突破预期峰值或医疗资源受到严重挑战吧。 当然,我们不希望有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