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历了哪些历程才得到“自然之城”这样的美称呢

2022年05月30日   •   9234次阅读

在新加坡工作的小狮子粉们,是否被狮城的美景折服了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新加坡环境的建设都经历了哪些历程呢?和小狮子一起来看一下吧!

新加坡在殖民时期就在改善绿化环境,1860年代就在路边栽种树木,比如木棉树,青龙木,黄盾柱木,紫绣球,雨树等。最出名的是雨树。

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新加坡城区大多是一片水泥丛林。

新加坡于 1958 年发布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试图改变新加坡的绿色环境,将用于娱乐的土地从 1953 年的 274 公顷增加到 1972 年的 1,050 公顷。这些将位于勿洛、樟宜和巴西立的沿岸,作为以及建成区的边缘。

1959年,新成立的由人民选举出来的由人民行动党组建的政府开始建设美丽的新加坡. 1959 年至 1966 年间,建造了几个新的绿地,例如达克斯顿平原公园大道、克劳福德公园、模型交通游乐场、花柏山风景公园和莱佛士广场地下停车场上方的花园。政府还在 1963 年发起了植树活动。

新加坡独立后,开始展开了城市花园的建设。

直到新加坡独立后,在196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提出“花园城市”愿景,新加坡才会有正式的绿化政策。

正如李光耀在宣布“花园城市”愿景时指出的那样,为新加坡增加更多绿色植物有很多好处:“除了让生活更愉快之外,你还给新加坡一个很好的声誉,然后人们来了,他们留下来。无论您想去新加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将这个地方作为基地。您的酒店贸易将蓬勃发展,酒店创造就业机会,您可以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花园城市建设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

工务署公园及树木组于 1975 年更名为公园及康乐署 (PRD),在路边大规模种植树木和灌木。这些树木包括生长速度快且具有遮荫的树冠,如青龙木、雨树、森林之火和赤素馨花。还种植了九重葛、红绣球、竹兰等灌木。到 1970 年,新种植的树木超过 55,000 棵,1974 年增加到约 158,600 棵,到 2014 年 6 月增加到 140 万棵。

今天,植树工作由国家公园委员会 (NParks) 领导,该委员会成立于 1990 年,旨在管理新加坡的国家公园。它于 1996 年扩大,以纳入珠三角的角色,包括种植路边树木和发展休闲空间和公园。

“花园城市”计划的第二阶段,从 1970 年代中期开始,涉及在全岛建立公园。这些新公园面积更大,设施齐全,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休闲需求。

其中最大的公园被称为区域公园,面积从 10 公顷到 200 公顷不等。这些公园包括东海岸公园、花柏山公园和麦里芝蓄水池公园。还有社区公园,如大巴窑镇公园、碧山-宏茂桥公园和义顺邻里公园,位于住宅区附近。这些公园面积从 1,000 平方米到 40 公顷不等,面向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市区,还有另一种较小的公园,面积从 1,000 平方米到 30 公顷不等。比如鱼尾狮公园和福康宁历史公园等公园美化了城市景观,并成为建成城市环境的“绿肺”。

植树造林和建设公园的努力已经立法,用于保护绿地。1971 年颁布了《树木和植物法》,以保护现有和新种植的树木。该立法于 1975 年扩大,规定开发商必须在建筑物、道路和露天停车场周围留出绿地。今天,保护自然的法律包括《公园和树木法》(2005 年)、《动物和鸟类法》(2002 年)和《野生动物法》(2000 年)。这些由国家公园管理。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从 1990 年代开始,“花园城市”的愿景超越了植树造林和建设公园的范畴,包括让社区更接近自然。这一转变在 1991 年城市重建局 (URA) 的概念计划中有所勾勒,旨在将新加坡转变为一个自然、水体和城市发展无缝结合的岛屿城市。

NParks 采取的首批举措之一是在 1991 年引入了公园连道网络 (PCN)。这些绿色走廊允许公园用户从一个公园或自然场所步行、滑轮、慢跑或骑自行车到另一个公园或自然场所休闲。第一个公园连道路线于 1992 年完工,是连接碧山-宏茂桥公园和加冷河滨公园的 7 公里长的路段。如今,新加坡约有 70 个公园连道,总长度超过 340 公里,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 500 公里。

许多现有的公园连道还连接到水渠、河流和水库,这些水渠、河流和水库已经根据公共事业委员会于 2006 年推出的活跃、美丽和清洁 (ABC) 水域计划进行了改造。该计划旨在创造美丽清洁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以及风景如画的社区空间供所有人享受。正如李显龙总理在启动该计划时所说:“通过连接我们的水体和水道,我们将创造新的社区空间,清洁、愉快和繁华的生活和活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2012 年将碧山-宏茂桥公园边缘曾经是混凝土运河的一段加冷河改造成一条自然蜿蜒的河流。这条河现在是不同种类水鸟的家园和蜻蜓。

1991 年的概念计划还承诺通过保护 3,000 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包括林区、鸟类保护区、红树林沼泽、水体和自然保护区,这 19 个自然地点是在 1992年新加坡首个环境蓝图——新加坡绿色计划发布后确定的。

今天,新加坡拥有 24 个自然区域,包括四个自然保护区——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和拉布拉多自然保护区——以及遍布主岛和近海岛屿的 20 个自然区域。德光岛、乌敏岛和姐妹岛。这些自然景点受《公园和树木法》保护。

到 2030 年,新加坡的目标是创造更多这样的自然空间,包括位于新加坡东北海岸红树林和泥滩栖息地的 Khatib Bongsu 占地 40 公顷的自然公园、8.9 公顷的武吉巴督山坡自然公园和 占地 16 公顷的武吉巴督中央自然公园。

在市区,市建局一直通过城市空间和高层建筑景观(LUSH)计划促进高层绿化,该计划鼓励开发商在其项目中引入绿化。其中一些选择包括在建筑物内进行景观美化和创建空中露台。今天,超过 550 个商业开发项目和三分之二以上的新住宅项目已加入 LUSH。这些建筑包括市中心的 Oasia Hotel Downtown 和裕廊东的 JEM 购物中心。

新加坡成为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愿景最终演变成“花园中的城市”概念,该概念于 2011 年推出。这一愿景是关于“让公园、花园、街景和空中绿化与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地方和空间连接,让绿色空间和生物多样性更靠近我们家和工作场所的”李显龙总理说。“[我们]下定决心,我们的人民应该……与大自然接触,永远不要远离绿地和湛蓝的海水,在那里他们可以放松、充电,在那里他们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和宠物安全地跑来跑去,以及在哪里他们可以拍出迷人的婚纱照。”

在滨海湾的黄金地段建造滨海湾花园,就可以看出政府对绿色新加坡的承诺。滨海湾花园由南花园、东花园和中花园三个公共花园组成,总占地 101 公顷,于 2005 年提出概念,并于 2012 年建成,成为市区的新公共绿地。滨海湾花园拥有两个未来派的海绵状玻璃穹顶和 18 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像树一样的垂直花园,称为擎天巨树,代表了“花园城市”愿景的实现及其向“花园中的城市”的转变。

将绿色植物融入建筑环境的做法通过亲生态城镇框架应用于公共住宅。该框架由建屋发展局 (HDB) 于 2013 年制定,旨在创建以自然为中心的公共住宅区,拥有充足的绿色植物,以减少热量和噪音,并允许社区农业和欣赏自然。以前,绿化只是通过为大部分娱乐活动提供绿地来融入建屋局的生活环境。亲生态框架于 2015 年在榜鹅北岸区试点,然后在 2016 年在 比达达利(Bidadari) 的 兀里(Woodleigh) 社区的规划和设计中采用。2018 年,宣布该框架将推广到所有新推出的住房项目。

自然之城与新加坡绿色计划

2020 年,公布了绿化新加坡的新愿景。“我们希望将新加坡变成一座自然之城,为新加坡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与岛上的动植物共存,”时任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 Desmond Lee 说。

这将通过拥有更多的自然公园、改善新的和现有的公园和花园的自然环境、将自然融入建筑环境以及使绿地更容易进入来实现。到 2030 年,预计新加坡将拥有另外 200 公顷的自然公园,多达 200 公顷的空中绿地,种植 100 万棵树木,建造长达 500 公里的公园连道,所有家庭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达公园。

“自然之城”战略也是新加坡 2030 年绿色计划的主要支柱之一。该绿色计划于 2021 年 2 月启动,是新加坡最新的十年蓝图,旨在在气候挑战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改变。

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再到“自然中的城市”的演变表明,几十年来,绿化国家已成为一个主要优先事项。政府从仅仅植树转变为设立公园,扩大这些绿地,并在景观花园和自然栖息地的更大背景下思考自然。

最新的新加坡绿色计划更进一步,将更多绿色植物的趋势与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可持续性需求相结合。如果计划成功,新加坡居民将能够享受到更加绿色的环境,国家本身也将更接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看了这些瞬间明白了为什么称新加坡为“花园之城”,为新加坡点赞!相信在这样的美景中工作心情也是美好的。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