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民新加坡?看它如何完善医疗系统就知道了

2023年04月12日   •   1710次阅读

新冠疫情基本已经结束,但造成的影响却没有减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加坡有1711起官方冠病死亡病例。若包括死于未被诊断的冠病感染、感染冠病而导致病情恶化等情况,卫生部估计有超过3700人因冠病死亡。

“ 这些死亡病例没有计入官方统计的冠病死亡人数中,但他们可能死于未被诊断的冠病感染,或者是一些潜在疾病因冠病感染而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确切的数字,也不会知道这场疫情危机中,每个受害者的名字和面孔。我国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重伤害我们男女同胞性命的危机。自独立以来,我认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这的确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危机。”

新冠虽然结束了,新加坡却在这场灾难中不断的完善相关的设施以及本地的卫生条件。

公共卫生状况等级

政府拟修订传染病法令,按严重程度把公共卫生状况分为四个等级,到时可以此取代目前用颜色区分的疾病暴发应对系统。

除了正常时期,第二个级别是疾病暴发管理,即在发现须关切的病原体后,可能须要紧急落实隔离、检测和边境管控等举措。

第三个级别是公共卫生威胁,指有必要实施更严格、广泛而长期的管控举措,例如各类安全管理措施,以及类似病毒阻断措施的安排等。最严重的是紧急级别,即有必要实施宵禁等非常严格的举措。

这些调整生效后,政府可使用这四种等级取代目前的疾病暴发应对系统,让公众更一目了然,明白当前是处在疾病暴发、威胁还是紧急状态。

传染病管理局

政府将设立隶属卫生部的传染病管理局,整合公共资源监管疾病防控、风险评估和疫情应对等工作。

新的传染病管理局(Communicable Diseases Agency)将把目前分属卫生部、国家传染病中心和保健促进局的公共卫生职能整合在一起。这个机构也会接管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并监督国家传染病中心的临床设施。

许多国家如韩国、英国和美国也有类似机构,不少国家也正检讨掌管公共卫生职能的组织。

此外,卫生部在疫情期间成立的危机策略及行动团将永久保留,这个团队早前负责推行追踪病例接触者、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工作,接下来会继续为疫情暴发及其他医疗紧急状况做准备。

公共卫生中心

政府将专设公共卫生中心,进一步整合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

相关部门重申新加坡扩大公共卫生和疫情管理专业能力的必要。本地必须能通过有效侦测,快速发现新型病原体的传播,并迅速制定管控措施。

新加坡目前已具备这些能力的一部分,但它们处在医疗体系的不同部门。为了整合这些能力和专业知识,将采取下一步,专设公共卫生中心,这和许多其他国家设立疾病管控中心的做法相似。这会让我们建立更强的公共卫生能力,并逐步扩大这些能力。

谈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更好地应对下一场疫情时也强调,本地必须加强医疗体系的韧性。这包括加强基础医疗体系以及与私企的关系,还有巩固本地制造疫苗的能力。

新加坡也得加强前瞻规划能力,扩大疫情规划工作中的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境,确保有所需的资源。

提高全国韧性,也是抗疫过程中总结出的学习经验之一。冠病凸显了建立额外需求缓冲的必要,以在危机中提供后盾。

除了缓冲,本地也必须更灵活、快速调集已有的资源,应对突发情况。

加强医院的收治能力

应付下一场大流行病,我国将加强医院的收治能力,政府也会保留现有的过渡护理设施。

医疗系统在疫情期间受到严峻考验,为及时发现任何超负荷的迹象,当时须几乎每个小时监测可使用的床位、收治能力,以及病例数量。

“ 从疫情中吸取的一个学习经验,是提升医院的能力,为下一场大流行病做准备。这包括保留现有的过渡护理设施(Transitional Care Facility)。疫情期间,病情稳定的住院病患转移至此,直到出院或转入中长期护理设施。

在疫情期间准备了500个过渡护理床位,这些床位也确实派上用场,相当于为医院腾出500个急症床位。因此,政府决定保留现有过渡护理设施,包括新加坡博览中心第9展厅,这些未来也会成为我国医疗系统的长期设施。

本地也会设立更多过渡护理设施,靠近黄廷芳综合医院的新设施将在几个月内启用,服务西部居民,也会继续扩大社区医院和疗养院等社区和疗后护理设施。

经过冠病疫情,新加坡应对疾病和流行病的工具箱进一步扩充,既有一系列边境管控措施,也能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调整安全管理措施,管控好传播风险。

本地在冠病疫情中扩大了应对流行病和疾病暴发的一系列工具。以边境措施为例,既可以选择对旅客实施最严格的入境禁令(Not To Land),也能让旅客凭行前或抵境检测结果入境,以及要求旅客在家或在指定设施隔离。

安全管理措施方面,政府也已归纳出最重要的五项参数,即聚会人数、口罩措施、工作场所要求、安全距离和场地人数。

“如果我们有朝一日得再次实行,希望到时不会像过去三年那样复杂和让人困惑。通过调整这五项参数,我们能根据严重程度,管理好传播风险。”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