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初相见时二进深井

一年的光景长出巨大山芋

清理后深井的模样

清理前的深井一角

清理中的深井

清理后显露出的深井,尚未见到原来的地面

三进院子里长满了山芋

清除比人高的山芋非常辛苦,粘液会令皮肤瘙痒

清理后看清当年商业街的模样

这曾是乐峰几代人熟悉的空间

四落坍塌部分长满荒草山芋

清理后现出店屋的格局

雇请的工人马虎了事,潘姐亲自动手清理

清理前颓丧的连廊

初步清理后的连廊

初步清理后的三落厅堂

初步清理后三落二层厅堂

肮脏不堪的房间里发现珍贵历史照片
虽然去乐峰考察多次,真正在小镇住下来,对于我们是全新的体验,也与当地人结下情谊。
潘姐每日陪同考察用餐,联系各方人士;声音洪亮的大鹏叔,总能带给我们新发现;健步如飞的川成叔是潘氏族亲协调人;楚忠哥每天泡茶让我们趁热喝,现场录像报道分享。。。

小镇生活
乐峰镇书记到故居视察工作,表示对保护工作的支持;南安市宣传部的高鹏先生,周末返家探望父母,特意前来相聚,几年前他就在人大会议呼吁保护潘受故居。

祖居的清理工作让许多长辈回想起当年

乐峰镇书记亲临现场视察
在地调研所感受到的热情,促使我成立“南安乐峰潘受故居研究小组”微信群,召集关注这一课题的有关人士,分享信息与成果,也是在这个群里,意外地收到潘氏宗亲的感谢信。

感谢信
2019年6月8日:《联合早报》专栏文章
在乐峰调研期间,完成了题为
记录下祭拜用章先生墓的感受,天若有灵,也算是告慰一代仁医。

《联合早报》专栏文章
后记
潘受祖居的初步清理活动,让我们看到在地居民对于老宅有着深切的共同记忆,看到潘氏宗亲的集体力量,看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保护年久失修的侨产并非易事,虽然目前没有大笔经费进行全面修复,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清洁环境,美化环境,带给在地居民信心与希望,相信改变的力量。
尽管完成了建筑的初步测绘与调研,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尽快组织团队绘制图纸、整理调研成果,厘清家族历史、社会意义、建筑价值等基本问题,提出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案,通过专业的出版展览,争取各界的支持,推进项目的进行。
感谢一路以来真诚扶持我们的朋友,期待未来更多的支持与合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炉内潘的孩子能安心地到祖居玩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