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初相見時二進深井

一年的光景長出巨大山芋

清理後深井的模樣

清理前的深井一角

清理中的深井

清理後顯露出的深井,尚未見到原來的地面

三進院子裡長滿了山芋

清除比人高的山芋非常辛苦,粘液會令皮膚瘙癢

清理後看清當年商業街的模樣

這曾是樂峰幾代人熟悉的空間

四落坍塌部分長滿荒草山芋

清理後現出店屋的格局

僱請的工人馬虎了事,潘姐親自動手清理

清理前頹喪的連廊

初步清理後的連廊

初步清理後的三落廳堂

初步清理後三落二層廳堂

骯髒不堪的房間裡發現珍貴歷史照片
雖然去樂峰考察多次,真正在小鎮住下來,對於我們是全新的體驗,也與當地人結下情誼。
潘姐每日陪同考察用餐,聯繫各方人士;聲音洪亮的大鵬叔,總能帶給我們新發現;健步如飛的川成叔是潘氏族親協調人;楚忠哥每天泡茶讓我們趁熱喝,現場錄像報道分享。。。

小鎮生活
樂峰鎮書記到故居視察工作,表示對保護工作的支持;南安市宣傳部的高鵬先生,周末返家探望父母,特意前來相聚,幾年前他就在人大會議呼籲保護潘受故居。

祖居的清理工作讓許多長輩回想起當年

樂峰鎮書記親臨現場視察
在地調研所感受到的熱情,促使我成立「南安樂峰潘受故居研究小組」微信群,召集關注這一課題的有關人士,分享信息與成果,也是在這個群里,意外地收到潘氏宗親的感謝信。

感謝信
2019年6月8日:《聯合早報》專欄文章
在樂峰調研期間,完成了題為
記錄下祭拜用章先生墓的感受,天若有靈,也算是告慰一代仁醫。

《聯合早報》專欄文章
後記
潘受祖居的初步清理活動,讓我們看到在地居民對於老宅有著深切的共同記憶,看到潘氏宗親的集體力量,看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保護年久失修的僑產並非易事,雖然目前沒有大筆經費進行全面修復,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清潔環境,美化環境,帶給在地居民信心與希望,相信改變的力量。
儘管完成了建築的初步測繪與調研,深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儘快組織團隊繪製圖紙、整理調研成果,釐清家族歷史、社會意義、建築價值等基本問題,提出可持續性的保護與再利用方案,通過專業的出版展覽,爭取各界的支持,推進項目的進行。
感謝一路以來真誠扶持我們的朋友,期待未來更多的支持與合作。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爐內潘的孩子能安心地到祖居玩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