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人”电子商务(E-commerce)在新加坡增长迅速,给城市系统和现行规划体系带来诸多挑战。CNA(亚洲新闻台)以此问题,采访了NUS和业界的相关专家,分享了他们对E-commerce带来的城市挑战的思考。

一位专家说,如果新加坡向围绕电子商务的规划进行大规模的转变,那么建立一个包裹运送的地下网络就是一种可能。(插图:Rafa Estrada)
来源:Cheryl Lin @CherylLinCNA, et al. “IN Focus: How the e-Commerce Boom Could Shape Singapore's Urban Landscape.” CNA, www.channelnewsasia.com/singapore/infocus-e-commerce-online-shopping-urban-planning-delivery-singapore-2109426.
对于34岁的送货司机哈姆雷(Hamry)先生来说,大多数日子都是模糊的。他每天都要穿梭于新加坡多个小区,前往约130个家庭,给居民带去他们热切期待的物品:他们的网购订单。在销售高峰期,一天的送货量可以达到270次之多。在这些时候,他的压力可能会激增,因为有一个重大挑战——在他所负责的私人住宅区找到可以停车的地方。
“这里太窄了。你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车都停在路的一边。你就很难找到停车位。”
“(如果你把车停在你能停的地方),你会希望那个业主不要打开大门。如果不打开,他们就会对你鸣笛或要求你转移。”
他说,即使在公共住宅区送货,停车宽限期有时也不够长。
而在一些没有固定停车场的地区,人们不得不提防可怕的“计价员阿姨”——或说停车执法官员。
同行的司机,41岁的林珊迪(Sandy Lim)说,公寓也会不便。“对于某些公寓楼,只有用对讲机才能动电梯。因此,即使你在整栋楼只有五次送货,也需要通过对讲机呼叫五次。”
他公司在淡滨尼的仓库与他在宏茂桥和碧山的送货区也有相当大的距离。
随着新加坡继续拥抱电子商务,这类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紧迫,从而产生对更多解决方案的需求。这可能会改变城市景观。
例如,如果住宅区——包括私人住宅——有一个中央送货点,减少挨家挨户拜访的需要,会怎么样? 在离居民区一箭之遥的地方建造更多仓库是否能提高效率?如果甚至有一个自动化的地下包裹递送网络呢?
电商热潮
在过去几年里,电子商务——在线购买和销售商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流行。 新冠疫情动加速了这一趋势,因为对流动性的限制促使更多人通过在线渠道不受阻碍地购物、获得食品配送或杂货等。
事实上,根据谷歌、淡马锡(译者注:新加坡一控股公司,经营新加坡开发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和贝恩东南亚公司(译者注:贝恩公司新加披)的一份报告,2020年新加坡的电子商务市值较前一年暴涨了87%。
定期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持续推动网上的繁荣。在整个地区,单日销售的商品多达2亿件。

来源:“Statistics on E-Commerce Landscape in Singapore (Updated 2021).” HeySara Provide Corporate Services for Company in Singapore, 15 June 2021, heysara.sg/statistics-on-e-commerce-landscape-in-singapore/#:~:text=Statistics%20on%20E-Commerce%20Landscape%20in%20Singapore%20%28Updated%202021%29,a%20compound%20annual%20rate%20of%208.35%25%20in%202021.
在最近的国庆节周末促销中,电子商务平台Lazada告诉CNA,它在8月8日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0%。虾皮购物(译者注:Shopee,总部设在新加披)表示,该日前12小时的订单量达到了去年的5倍。
据贝恩分析称,总体来看,电子商务的市值 今年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多,到2025年将翻一番。
新加坡准备好迎接这一繁荣了吗?
但专家称,这可能会给人口密集的新加坡带来挑战。
CPG咨询公司(译者注:为新加坡建国的主要发展咨询专业机构之一)城市规划高级副总裁Iyn Ang女士说,像哈姆雷先生和林先生这样的司机所面临的问题,只是现有城市系统被破坏的一些例子。
她说,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支持性的基础设施”,来适应新的送货服务。
她说,纽约等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报告显示,在密集的住宅和商业区,对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的刘洪泉(Lau Hoong Chuin)教授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急剧增长的送货服务也可能堵塞道路。
他指出,运送货物的车辆已经远远多于普通乘客的车辆。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14万辆货运车辆,相比之下,约有15700辆计程车和超过71000辆私人租赁车辆。

来源:“Singapore Traffic Report: TomTom Traffic Index.” Report | TomTom Traffic Index, www.tomtom.com/en_gb/traffic-index/singapore-traffic/.
刘教授的工作专注于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来改善物流。他说,使用摩托车送货的情况也“不可否认地成倍增加”。
“在(所有平台,比如)GrabFood、户户送(Deliveroo)、空腹熊猫(Foodpanda),他们已经有超过24000名这样的骑手。”

来源:“Singapore Food Delivery Services COMPARED (2021): AIRASIA Food Vs Deliveroo vs Foodpanda vs Grabfood vs Whyq.” Seedly, 12 Mar. 2021, blog.seedly.sg/best-food-delivery-singapore/.
“想像一下,如果他们每人每天至少送20次货,你会很容易得到50万次出行的数据。这会让你感觉到我们的道路有多繁忙。”
他说,有趣的是,你也会看到这些天路上的送货员多得多。他补充说,计程车和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地被用来送快递。
“如果我们回到正常状态,人们开始出门上班,我可以想像,你会看到更加(拥堵)的情况。”
房地产和城市研究所(IREUS)所长程天富(Sing Tien Foo)教授说,使基础设施适应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司机和快递员。他们在赶着送货时有可能发生事故。
CPG的洪女士说,总的来说需要采取“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干预措施”,将物流基础设施融入现有的城市结构。
如果新加坡被电子商务改变,
它将是什么样子?
政府已经在研究电子商务的崛起,以及它对城市景观和系统可能意味着什么。
城市重建局(URA)告诉CNA,政府正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增加等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这将是正在进行的新加坡长期土地使用计划审查中的一个考虑因素。该计划将指导未来50年及以后的发展。
目前,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最后一英里的配送,也就是在包裹送达您家门口之前的最后一道流程。
政府已经推出了一个全国性的包裹递送柜网络。到年底,全岛将有大约1000个柜子。
一些试点项目还招募了机器人在居民区运送包裹、杂货和食物。
在未来几个月里,一些居民可能会受益于一个由机构和最后一英里配送公司开发的新试点项目。
市建局告诉CNA,在该试点项目中,某些停车场的空间可用于“卸载、分拣和分发电子商务包裹到家庭”。
市建局说,这可以帮助送货公司提高送货能力,改善效率和保持标准,特别是在送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这一举措还可能涉及到“步行者”——收集这些包裹并将其步行送到您家门口的人。
市建局表示,目标是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试点,看看是否以及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公寓取货点、移动储物柜
房地产和城市研究所的程(Sing)教授说,人们还可以看到食品或货物的中央配送点成为开发项目的一个默认功能,例如公寓。
他说,一些开发商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豪华项目,因为“他们不希望有那么多(送货员)进入公寓”。
“你不希望看到这么多人进进出出,或者有时他们按错了按钮,叫错了单元。”他说,在中国等地,这种位于大堂的送货点也已经很普遍了。
虽然这意味着上门送货的结束,但程(Sing)教授说,“这种小小的不便可以创造出更有利的环境”,并补充说,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
送货员哈姆雷先生同意,这样的举措肯定会“使生活更轻松”。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物流研究所的行业研究主任Mark Goh教授建议,新加坡可以设立更多的“移动储物柜”。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电子商务平台ezbuy的卡车,它邀请大批客户在特定地点和时间见面,领取他们的包裹。
“这对新加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在你节省基础设施成本、基础设施空间的同时,……给予货物安全和保管的保证。”
所有这些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最后一英里通常是城市物流网络中效率最低的部分,消耗了高达75%的成本,Mark Goh教授说。
他说,这些举措将管理成本并减少碳足迹。
CPG的洪女士说,在更广泛的房地产层面,为送货车辆提供专门的停车位和有时间限制的上下客区也会有帮助。
购物中心会怎么样?
在所有被电子商务颠覆的行业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购物中心的未来。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零售商不再需要在黄金地段、便利地段,甚至是实体地段。多年来,来自网络渠道的激烈竞争不断地将零售租金推低。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建筑学兼职副教授陈世忠(Tan Shee Tiong)说,以前的城市规划模式,例如估计商场有5公里半径的覆蓋范围,也“不再适用”了。
陈先生也是建筑公司互动规划建筑设计所(Interactive Architects Planners)的首席执行官。他补充说,土地使用的分配将因此而改变。
虽然商场不会消失,但它们的形式会发生变化。
建筑和城市规划公司(JERDE)的亚太区项目开发总监Jacky Cheng先生说:“通过电子商务,你满足了你的需求,你完成了你的交易,但并没有涉及到体验” 他说:“归根结底,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无论你是想被人看到还是想做什么,你还是想有互动。”
随着实体零售业的衰落,郑先生认为,商店将被用作“校园”,以展示他们的产品并向人们传授相关知识。他说,一个例子是苹果商店。
他还认为,关键是要“模糊界限”,赋予商场不同的功能以吸引不同的用户。
CPG的洪女士对此表示赞同,她说零售用地应与地区层面的娱乐和社区设施相结合,以提高游客量。
市建局承认,电子商务“有可能为传统的零售空间留下空间,使其超越简单的销售点,提供更多的体验式活动”。
但它补充说,虽然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对商店空间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网上零售,例如美容院提供的服务。
它强调,政府将“继续密切监测经济、商业模式和零售市场的趋势,并在校准保护和释放商业用途的土地数量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从商场送出的外卖
房地产和城市研究所的程(Sing)教授说,新加坡的商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另一个因素是食品外卖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