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人力部(MOM)成立70周年晚宴上,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宣布,面对人工智能颠覆、技术革新与全球不确定性,人力部将启动三大战略转型,确保新加坡劳动力在2030年前保持全球竞争力。
这场汇聚历任人力部长、工会领袖与企业代表的盛会,同时发布了新版部徽与首部官方纪念册《绘制我们的道路》,系统回顾新加坡从工业动荡到全球人才高地的蜕变历程。
战略转型:三大方向重塑未来劳动力市场

Step 1 技能前置:从"失业救济"到"职业免疫"
陈诗龙指出,技术颠覆已使传统职业周期缩短至3-5年。为此,人力部将强化两大先锋计划:
职业转换计划(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2025年新增数字营销、AI训练师等15个新兴领域培训模块
海外市场沉浸计划:选派本地员工赴东南亚新兴市场实践,首批200个名额将于第三季度开放
"本月中旬,我们将推出SkillsFuture求职者支持计划,"陈诗龙透露,"这不是简单的失业救济,而是通过技能匹配津贴激励再就业。"该计划预计每年惠及1.2万名求职者。

Step 2 包容性增长:超老龄化社会的劳动力解法
面对2030年65岁以上公民占比达25%的预测,人力部推出"银发经济"组合拳:
弹性工作制强制化:2025年起,所有上市公司需公示弹性工作实施方案
退休年龄阶梯调整:2030年前分阶段将退休与再就业年龄提至65岁和70岁
看护支持网络:与企业合作试点"带薪看护假",首批涵盖医疗、教育等公共部门
Step 3 3信任基建:三方合作进入3.0时代
陈诗龙强调,工会-雇主-政府的三方机制仍是新加坡核心竞争力。新阶段将聚焦:
数据透明化:季度发布行业薪资中位数与技能缺口预警
争议解决AI化:试点劳动争议调解聊天机器人,响应速度提升70%
数据印证:从第三世界到全球标杆的70年跃迁
"新加坡失业率长期低于3%,优于加拿大(5.8%)、英国(4.4%)等发达国家。"陈诗龙特别指出,这背后是技能教育的前瞻投入——2023年SkillsFuture参与率达45%,较2015年翻番。
总统定调:人才是经济增长的"进攻性武器"

尚达曼总统在晚宴致辞中强调:"在AI时代,人才去向决定资本流向。"他提出新加坡需构建"磁石效应":
全球技能签证(Global Skills Visa):简化高需求领域外籍专家审批流程
人才回流计划:为海外新加坡籍科技人才提供税务优惠
东盟人才枢纽:与泰国、越南共建跨境认证体系,覆盖数字经济80%岗位
前人力部长杨莉明补充道:"我们正从'劳动力管理'转向'人才生态经营',这意味着政策需要更精细的温度感知。"
行业响应:企业工会共建"未来适应性"
与会企业代表展现出积极协同姿态:
星展银行:宣布2025年投入3000万新元用于员工AI技能重塑
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NTUC):推出"职业健康数字画像",动态追踪会员技能健康状况
中小企业联盟:承诺2030年前实现100%弹性工作制覆盖
"三方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会长符标熊表示,"当机器人每小时成本已低于最低工资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生产力'。"
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新版部徽亮相

晚宴同步揭晓人力部新版标识,保留象征三方合作的三色条纹,新增动态渐变设计,寓意技能迭代的持续性。首部官方纪念册《绘制我们的道路》则收录珍贵史料:
1965年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4%,纺织厂罢工频发
1980年代通过"技能发展基金"实现制造业升级
2020年疫情期间"新心相连"就业计划创造10万个机会
"这不仅是回顾,更是为了提醒我们变革的紧迫性,"陈诗龙举起纪念册说道,"如果我们的父辈能用一代人时间从码头苦力变成芯片工程师,我们就有责任让下一代在AI时代站得更高。"
当香格里拉大厅的灯光渐暗,新版人力部徽章在投影中缓缓旋转——三条彩带交织成无限符号,恰似新加坡劳动力发展的隐喻:在传统与革新、保护与开放、个体与集体之间,这个城市国家始终寻找着动态平衡点。
正如陈诗龙所言:"未来十年的工作世界将截然不同,但人力部的使命不变:确保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尊严地参与增长,而不仅仅是旁观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