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人力部(MOM)成立70周年晚宴上,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宣布,面對人工智慧顛覆、技術革新與全球不確定性,人力部將啟動三大戰略轉型,確保新加坡勞動力在2030年前保持全球競爭力。
這場匯聚歷任人力部長、工會領袖與企業代表的盛會,同時發布了新版部徽與首部官方紀念冊《繪製我們的道路》,系統回顧新加坡從工業動盪到全球人才高地的蛻變歷程。
戰略轉型:三大方向重塑未來勞動力市場

Step 1 技能前置:從"失業救濟"到"職業免疫"
陳詩龍指出,技術顛覆已使傳統職業周期縮短至3-5年。為此,人力部將強化兩大先鋒計劃:
職業轉換計劃(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2025年新增數字營銷、AI訓練師等15個新興領域培訓模塊
海外市場沉浸計劃:選派本地員工赴東南亞新興市場實踐,首批200個名額將於第三季度開放
"本月中旬,我們將推出SkillsFuture求職者支持計劃,"陳詩龍透露,"這不是簡單的失業救濟,而是通過技能匹配津貼激勵再就業。"該計劃預計每年惠及1.2萬名求職者。

Step 2 包容性增長:超老齡化社會的勞動力解法
面對2030年65歲以上公民占比達25%的預測,人力部推出"銀髮經濟"組合拳:
彈性工作制強制化:2025年起,所有上市公司需公示彈性工作實施方案
退休年齡階梯調整:2030年前分階段將退休與再就業年齡提至65歲和70歲
看護支持網絡:與企業合作試點"帶薪看護假",首批涵蓋醫療、教育等公共部門
Step 3 3信任基建:三方合作進入3.0時代
陳詩龍強調,工會-僱主-政府的三方機制仍是新加坡核心競爭力。新階段將聚焦:
數據透明化:季度發布行業薪資中位數與技能缺口預警
爭議解決AI化:試點勞動爭議調解聊天機器人,響應速度提升70%
數據印證:從第三世界到全球標杆的70年躍遷
"新加坡失業率長期低於3%,優於加拿大(5.8%)、英國(4.4%)等已開發國家。"陳詩龍特別指出,這背後是技能教育的前瞻投入——2023年SkillsFuture參與率達45%,較2015年翻番。
總統定調:人才是經濟增長的"進攻性武器"

尚達曼總統在晚宴致辭中強調:"在AI時代,人才去向決定資本流向。"他提出新加坡需構建"磁石效應":
全球技能簽證(Global Skills Visa):簡化高需求領域外籍專家審批流程
人才回流計劃:為海外新加坡籍科技人才提供稅務優惠
東協人才樞紐:與泰國、越南共建跨境認證體系,覆蓋數字經濟80%崗位
前人力部長楊莉明補充道:"我們正從'勞動力管理'轉向'人才生態經營',這意味著政策需要更精細的溫度感知。"
行業響應:企業工會共建"未來適應性"
與會企業代表展現出積極協同姿態:
星展銀行:宣布2025年投入3000萬新元用於員工AI技能重塑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推出"職業健康數字畫像",動態追蹤會員技能健康狀況
中小企業聯盟:承諾2030年前實現100%彈性工作制覆蓋
"三方合作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新加坡製造商總會會長符標熊表示,"當機器人每小時成本已低於最低工資時,我們必須重新定義'生產力'。"
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新版部徽亮相

晚宴同步揭曉人力部新版標識,保留象徵三方合作的三色條紋,新增動態漸變設計,寓意技能疊代的持續性。首部官方紀念冊《繪製我們的道路》則收錄珍貴史料:
1965年獨立初期,新加坡失業率高達14%,紡織廠罷工頻發
1980年代通過"技能發展基金"實現製造業升級
2020年疫情期間"新心相連"就業計劃創造10萬個機會
"這不僅是回顧,更是為了提醒我們變革的緊迫性,"陳詩龍舉起紀念冊說道,"如果我們的父輩能用一代人時間從碼頭苦力變成晶片工程師,我們就有責任讓下一代在AI時代站得更高。"
當香格里拉大廳的燈光漸暗,新版人力部徽章在投影中緩緩旋轉——三條彩帶交織成無限符號,恰似新加坡勞動力發展的隱喻:在傳統與革新、保護與開放、個體與集體之間,這個城市國家始終尋找著動態平衡點。
正如陳詩龍所言:"未來十年的工作世界將截然不同,但人力部的使命不變:確保每個新加坡人都能尊嚴地參與增長,而不僅僅是旁觀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