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估计三年内步入超老龄化社会 年长者将占人口五分之一

我国是老龄化社会,估计在三年内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到时65岁以上的年长者将占人口的五分之一。国人虽然活得更久,但健康寿命却没有相应的延长。研究显示国人有九年是处于患病状态。
我国是老龄化社会,估计在三年内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到时65岁以上的年长者将占人口的五分之一。国人虽然活得更久,但健康寿命却没有相应的延长。研究显示国人有九年是处于患病状态。跟随《新传媒新闻》数据新闻小组一起去剖析。
人活得越来越老,生育率却逐年下降。老龄化、少子化是不少国家和区域所关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社会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就等于是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超过两成,就是超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国人的中位数年龄不断提高, 从20年前的40岁提高到2023年的43岁。老年人占比方面, 在2013年,65岁或以上年长者占人口11.7%。 到了今年提高到了19.1%。 政府估计这个数字将在2030年提高到25%, 也就是每四个人当中, 就有一人是65岁或以上年长者。
活得长也需活得好, 各国政府也更加注重提高寿命素质, 也就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
新加坡的人均寿命从90年代开始平稳增加, 目前是东盟国当中最长寿, 人均寿命约83岁。 排名最低的缅甸, 人均寿命只有66岁。 在亚洲,我国则排在香港、日本和韩国之后。
数据也显示, 尽管新加坡的健康寿命相对较高, 不过把患病期计算在内的 失能调整生命年, 却逐年增加。换句话说,国人虽然活得更长, 但生活素质似乎因健康逐年下降。 本地人均患病年数约9.22年。
新跃社科大学老年学科系卡利亚妮副教授说:“你能想像看护者在照顾他们的年长亲人时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当年长者无法行动的时候。”
专家认为除了关注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在制定老龄政策时,纳入年轻人和看护者的看法至关重要,也能考虑让年长者展现价值,为社区、社会做出贡献。
卡利亚妮副教授表示:“社会资源可以包括志愿机会,在可持续性发展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贡献的机会。”
专家也观察到,随着年长者更积极面对生活,社会对年长者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把他们视为家庭和社会宝贵的资源而不是负担。这将有助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更有尊严的度过乐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