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病例多了,尤其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来不及等核酸出结果,那么,抗原快速检测就可以派上用场。
所以,新加坡去年12月底、今年一月初爆发奥密克戎波时,只能启动抗原自测。
什么是Ct值
核酸检测可以根据防疫的实际需求,通过调节Ct值来调整确诊标准。抗原检测不行。
什么是Ct值?新冠病毒非常微小,仅约流感病毒的十分之一,想要监测病毒RNA的浓度,就必须多次复制特定基因,放大观测。
每将病毒放大一次就是1单位的Ct值,也就是2的次方倍(以Ct值35为例,就是指2的35次方)。如果确诊者体内病毒RNA浓度很高,进行核酸检测时,只要复制几次就能观测到病毒,此时Ct值数值相对较低,显示传染力较高,例如Ct值21,那就很高,应该还处于传染期内。
相较之下,许多确诊者感染时间较久,体内病毒浓度相当低,在做核酸检测时,就必须重复复制好多次,才能观测到病毒RNA浓度,这个时候Ct值数值就较高了,却也代表传染力低,比如Ct值38,一般认为不具有传播力。
一般来说,确诊者出现症状时,Ct值较低,显示刚被传染,体内病毒浓度较高。在染疫14至20天后,Ct值逐渐变高,如果到了30以上,传染力相当低。
中国一般核酸检测的确诊Ct值设在40,而许多国家则设为35。前者是后者的32倍。
例如,一个从加拿大出发的旅客,在加拿大以Ct值35做行前检测,结果是阴性;入境中国之后,做入境检测,但中国执行的是Ct值40,他说不定显示阳性,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