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国人希望参与塑造新加坡的未来,政府将成立新加坡政民合作办事处,促进政府机构和人民之间的交流,集思广益建立更美好的家园。
星期五(10月27日)公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指出,政府意识到应该在某些方面退一步,让人民有更多参与空间。有鉴于此,政府将通过新的方式促进人民的参与,并且支持更多旨在塑造和改善社区,并由国人发起的活动。
新加坡政民合作办事处 (Singapore Government Partnerships Office,简称SGPO)是其中一项让国人群策群力,在塑造共同未来上能有更多参与的建议。这个办事处将促进人民和相关政府机构的互动,通过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一起塑造更美好的新加坡。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配合报告发布召开的记者会上说:“我们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不会只是由上而下的模式,而是会与新加坡人展开咨询和交流,聆听他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人民团结互助是携手前进报告的另一个重点。第四代领导通过这次的广大咨询运动发现,许多新加坡人表示希望回馈社会和扶持社会中有需要的人士,但除了偶尔捐款,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其他可以贡献的地方或方式。
报告指出,除了财务贡献,大家能够为同胞们做出更多,包括一些人可能需要获得就业的管道,或是在求学和职业道路上得到指引。“我们因此需要探讨用不同的方式给予弱势国人关怀和扶持,为他们带来更大影响力。”
政府将与新加坡社会基金会和公益金合作推出一项新计划,让善心人士能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例如,除了捐款,也可指导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或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实习机会。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与许多年轻人的交谈中,他们不是问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而是问他们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以及大家可以一起做些什么。我们的年轻人不只是要寻找解决方案,而是希望成为这些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并且有一些点子。这让我有信心未来是光明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参与其中,这也是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最让人感到欣慰的。”(谢智扬摄) 企业可为回馈社会 做出更大贡献 除了个人,本地企业也可为回馈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报告指出,新加坡有着成功商业领袖挺身而出,协助满足社会需要的悠久传统。这个传统可追溯到新加坡独立之前,例如19世纪女商人和慈善家哈贾法蒂玛(Hajjah Fatimah)、印族慈善家比莱(Govindasamy Pillai)和1844年为贫困者设立医院的陈笃生,这几位先辈乐于行善,而冠病疫情期间也不乏商界人士雪中送炭的例子。本地企业应该延续这股乐善好施的精神。
代表超过2万8000家企业的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以及代表超过3400名雇主的全国雇主联合会(SNEF),带头在报告中作出承诺,从多方面鼓励企业更大力度扶持社会。
工商联合总会将号召企业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以及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企业捐款以支持社群福利和促进社会包容;为实现低碳未来和应对气候变化采纳保护环境措施。
全国雇主联合会也将与劳资政伙伴合作,从五大方面帮助雇主扶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采取公平招聘和雇佣的做法,让员工发挥所能;投资于员工,让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和为未来做好准备;通过渐进式薪金模式提升低薪员工;采纳灵活工作制,让员工更好地兼顾工作和个人责任;以及为年长员工提供兼职工作机会。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