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金红包
在新加坡,所有2015年后出生的一胎和二胎宝宝,他们的父母可以累积获得8000新币的现金津贴。对于2023年2月14日以后出生的宝宝,这个数字更是涨到了11000新币。
此外,要是生了第三胎或者更多宝宝,每生下一个宝宝父母都能拿10000新币或13000新币。

图源:MSF
这些父母将每6个月收到一次津贴,直到孩子年满六岁半为止。
2.儿童发展户头津贴
简称 CDA,此账户是政府为每个新加坡公民宝宝设立的的特殊储蓄账户。
当孩子的CDA在以下任何一家银行(DBS / POSB,OCBC或UOB)开通后,政府会自动存入5000新币的第一笔奖金,指的是我们从下图中看见的“ First Step Grant ”的这一项津贴。
今后,每当夫妻生育了一个宝宝,都将会得到同样的5000新币的政府奖励。

图源:MSF
此后,在孩子年满12周岁之前,父母在CDA账户继续为孩子存入的任何一笔钱,都将会获得政府给出的一新币对一新币的户头配对对等奖励,直至政府规定的最高共同对等限额。
除了以上这些外,新加坡还在很多地方对本国居民和外国人进行“区别对待”。
比如,公交地铁的通勤月卡外国人无法购买,对公民和PR免费开放的景点(如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外国人想去也是要收费的......
甚至有很多福利,连PR都无法享有,只有公民才有!

这个补助就和PR无关,图源:海峡时报
新加坡新增公民有这么多
李显龙公布“入籍标准”~
根据去年公布的《新加坡人口简报2022》(统计至2021年数据),新加坡一共批准了21537例公民申请,比前一年有小幅度的增加。

图源:新加坡人口简报2022
一名小红书网友,分享了他五年半拿到新加坡公民的经历。
以下内容来自小红书网友@Eddie:
从来到新加坡读master开始,五年半拿到公民。作为独立单身中国申请者算是非常快的了。这里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些关键时间点和别人没提到的注意点。
个人背景和总体感想
中国籍单身男,在本地银行做码农;
周围有几个做IT和在银行工作的,pr和公民都很顺利,所以个人感觉这俩行业比较吃香;
从master毕业就开始每月捐款,并做了几次义工。结合后面的三部曲内容,政府非常非常看重申请者对新加坡社会的贡献,所以个人觉得这项很重要。网站可以去giving.sg;
时间线
• 21/3/2021. 18年初来坡,21年3月29拿到pr
• 3/4/2022. 官网是写pr满两年才可以申请公民,但其实满一年整申请系统就开放了。磨叽了几天,4月3号提交申请
• 3/4/2023. 满一年时上传了加薪后的薪水单,发邮件询问是否收到及公民审批状态。回复很官方,说收到新薪水单并under consideration
• 10/7/2023. 手动刷ICA主页状态从submitted更新到approved
• 11/7/2023. 收到邮件正式通知批准,并可以登陆三部曲网站,限期两个月内完成。注意每个’曲’做完后会有个feedback,完成feedback才算做完。当天把eLearning做完
• 30/7/2023. 参加SEV(Singapore Experiential Visit)。SEV平日和周末都有slot,但周末的更抢手,可以多刷刷,总会有空出来的
•14/8/2023. 参加CSS(Community Sharing Session)。CSS每个GRC(按照你的IC地址)每月只有一场,但空位会很多。截止报名日期是CSS日期的前14天。想要报名已过截止日期但还没开始的CSS,除非有特殊理由,否则officer不会同意。我就是错过了7月的,只能报8月的
• 16/8/2023. 收到邮件,三部曲已完成
(接下来是就是宣誓和注册护照等过程了,暂且略过)


在这名网友看来,能向当局证明自己可以为新加坡社会做出贡献,是能不能获批新加坡公民的重要因素。 而在一次演讲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公开了他的标准: 我们希望新移民会逐渐融入新加坡社会,逐渐跟新加坡打成一片,但是我们也希望他们带来他们独特的背景、经验、能力,会强化我们的社会。如果他们跟我们完全一样的话,我看他们对我们的价值比较少。 但是如果他们带来他们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验,他们知道新加坡是值得珍惜的,同时他们在其他国家工作过、生活过,带来他们那一些背景,我看对我们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就如上面这位网友所说,新加坡也很看重新移民为新加坡社会做出的贡献。

来源:早报
昨天,李显龙在徳义民众俱乐部主持新公民宣誓仪式,欢迎272名新公民加入这个社区,并在个人脸书上留下寄望:
非常高兴今天德义区迎来了272名新公民!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这里生活、学习或工作了很多年。现在,你们选择在新加坡扎根,让新加坡成为你们的家园和祖国。
你们每个人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自己的经历和文化传统。这将帮助新加坡丰富社会并加强独特的新加坡身份。
随着你们踏上作为新加坡公民的旅程,我希望你们能找到有意义的方式回馈社区。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建设一个大家能引以为傲的新加坡,一个让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取得成功和繁荣的家园。

来源:李显龙脸书
入籍新加坡的标准,很多人说并不透明。但实际上,政府已经在多个场合,或多或少透露过他们属意的“新公民”究竟是什么样的。
椰友们,成为新加坡公民到底好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