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竞选宣言中,新加坡民主党(SDP)主张废除小六离校考试(PSLE),指出其加剧教育不公、引发学生过早分流,进而阻碍多元化发展路径。
SDP主张通过综合评估体系(如持续课堂表现、项目制学习)替代单一考试,减轻学生压力,促进更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

01 PSLE简介
新加坡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小学离校考试)是新加坡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级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小升初”的关键分流考试。
它不仅是小学六年学习成果的总结性呈现,更是判定学生分流至不同中学的关键指标,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被称为“首道分流关卡”。


(新加坡教育部官网:PSLE的评分标准)
02 政策背景
PSLE作为小学升学的唯一标准,长期被批评导致学生和家长过度焦虑,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考试对教育不平等的加剧,主要体现在富裕家庭可通过补习等额外资源提升成绩,而弱势家庭学生面临更大竞争劣势。
考试结果将学生分流至不同中学路径,可能固化社会阶层差异,限制后期发展潜力。
03 社会反应
支持声音: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减轻考试压力的必要性,尤其是低龄学生。
反对担忧:部分公众认为取消PSLE可能导致教育标准模糊化,加剧“隐性选拔”(如学校自主招生可能更偏袒特定群体)。
政府立场:目前新加坡教育部尚未回应,但过往政策倾向于渐进改革(如调整PSLE评分等级),而非彻底废除。

(新加坡教育部官网:已引入PSLE评分变更)
04 留学影响
1.升学路径
●PR申请通道调整:
当前政策下,留学生若通过PSLE等国家级考试,可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PR),且自2024年起取消了“须居住满2年”的硬性要求。然而,若未来PSLE考试被替代评估体系(如基于课堂持续表现的评估)取代,新评估方式的移民政策认可度尚不明朗,留学生通过此途径快速获取PR的确定性或将面临风险。

(ICA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通过PSLE等考试的学生科申请永久居留)
●中学分流机制改革:
PSLE原本是国际学生进入新加坡政府中学(快捷源流)的核心依据,取消后可能转向更复杂的综合评估模式。
留学生需提前适应新标准,例如增加课外活动记录、项目作业等材料准备,竞争压力可能从单一考试转向长期表现。
2.隐性竞争
●政府学校入学门槛模糊化:
若取消PSLE,政府学校可能采用更主观的自主招生标准(如面试、推荐信),留学生需额外投入资源提升软实力(如英语口语、社会实践),与本地学生竞争优质学位。
●私立/国际学校需求上升:
过渡期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家长转向私立或国际学校,这类学校学费相对高昂且学位紧张,可能加重留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3.压力转移
●持续评估模式的适应挑战:
替代PSLE的评估可能包含课堂表现、小组项目等,留学生需从小学阶段开始长期维持高水平表现,对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
●考试压力转化为综合竞争:
原PSLE备考的集中冲刺压力可能分散为持续数年的多维度竞争(如CCA活动、竞赛奖项),留学生家庭需更早规划课外培训,心理焦虑周期延长。
4.过渡风险
●信息不对称与策略调整:
政策变更初期可能出现申请标准混乱(如不同学校采用不同评估体系),留学生家庭需密切关注教育部动态,及时调整择校和备考策略。
●历史经验参考:
类似英国UCAS取消个人陈述(PS)的改革曾导致弱势学生申请受阻,新加坡若仓促取消PSLE,可能短期内加剧留学生与本地生的资源获取不平等,推测倾向于渐进改革。

SDP所提方案顺应全球教育领域淡化标准化考试的发展潮流。不过,要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需在评估公平性、结果可信度与社会普遍认同之间找到平衡点。若该提议得以推进,新加坡或借鉴国际文凭组织(IB)或英国教育评估模式,分阶段构建更具多元包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
给留学生家庭的建议:建议密切留意新加坡教育部政策动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发展。尤其要强化英语沟通、团队协作等核心技能,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新加坡本土知名赛事(如NMOS数学竞赛)、社区实践项目,积累多元化经历,提升综合竞争力,从容应对未来招生政策潜在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