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来,新加坡和中国制定了绿色发展框架,建设了绿色建筑示范区,将中新天津生态城从盐碱地变成了10多万人的绿色家园。两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开展绿色项目合作的潜力巨大。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运输与可持续发展高级部长Koh Lien Keng博士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讲话,该论坛是一个主题为“绿色丝绸之路的新愿景”的高级别研讨会。许连碹受国家生态环境部邀请出席论坛。
许连碹天津生态城为例,阐述了新加坡和中国如何通过密切合作实现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她说,天津生态城最初是一片废弃的盐田和污染的水的荒地,“选择它是为了证明改造贫瘠土地是可能的”。

今年庆祝成立15周年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新中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实现绿色发展愿景,许连碹介绍,新加坡专家制定了引导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框架,自2015年起致力于建设新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并从2020年起将经验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中国城市和国家。
展望未来,她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新中在绿色发展项目上的合作潜力巨大。许连碹还透露,新加坡和中国的另一个合作领域是绿色金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已于今年4月成立了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以深化两国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方面的合作。在演讲中,许连碹还提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在电动汽车和光伏组件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论坛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主题,由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三大高层论坛组成。据中国政府介绍,来自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将出席论坛。
“一带一路”价值观与新加坡强化国际供应链的目标一致

供应链弹性、可持续性和长期规划是改善全球连通性的关键领域。新加坡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因为其价值观与新加坡发展开放、多边和基于规则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目标一致。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长兼财政部高级部长徐芳达周三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BRF)互联互通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发表了上述言论。徐芳达说,全球互联互通对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人文交流至关重要,而交通运输是改善互联互通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和升级基础设施、能力和劳动力。
徐芳达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强调了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新加坡作为一个贸易国、航空枢纽和海港,应通过使贸易联系多样化、加强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来加强供应链韧性。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很早就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希望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双赢的结果。除了韧性之外,供应链和连接方式也必须是可持续的。
与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正在投资于可持续交通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究,例如提高能源效率、采用更清洁的能源以及为车辆和船只供电。徐芳达说,其中一些解决方案已经在商业上可行,可以降低商业成本和碳排放,但扩大其采用范围仍然是一个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的机会

包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加快技术进步,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并培训工人为能源转型做准备。在长期规划方面,徐芳达指出,除了通过教育和终身学习为人们提供未来技能外,找到合适的融资选择来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解决方案融资也至关重要。徐芳达直言,这些长期投资单靠政府资金是不够的,需要公私结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净零融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过渡融资和绿色融资。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将继续与全球利益攸关方合作,确定能够促进东南亚及其他地区投资的新想法,并发展获得私人资本的途径,以补充公共资源。此次高级别论坛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主题为“深化互联互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吸引了约500名“一带一路”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