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來,新加坡和中國制定了綠色發展框架,建設了綠色建築示範區,將中新天津生態城從鹽鹼地變成了10多萬人的綠色家園。兩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倡議開展綠色項目合作的潛力巨大。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運輸與可持續發展高級部長Koh Lien Keng博士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發表了上述講話,該論壇是一個主題為「綠色絲綢之路的新願景」的高級別研討會。許連碹受國家生態環境部邀請出席論壇。
許連碹天津生態城為例,闡述了新加坡和中國如何通過密切合作實現為全球綠色發展做出貢獻的目標。她說,天津生態城最初是一片廢棄的鹽田和污染的水的荒地,「選擇它是為了證明改造貧瘠土地是可能的」。

今年慶祝成立15周年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國務院批准的第二個新中政府間合作項目,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綠色發展示範區。為實現綠色發展願景,許連碹介紹,新加坡專家制定了引導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框架,自2015年起致力於建設新的綠色建築示範區,並從2020年起將經驗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其他中國城市和國家。
展望未來,她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倡議,新中在綠色發展項目上的合作潛力巨大。許連碹還透露,新加坡和中國的另一個合作領域是綠色金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已於今年4月成立了中新綠色金融工作組,以深化兩國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方面的合作。在演講中,許連碹還提到了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進展,包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在電動汽車和光伏組件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論壇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主題,由互聯互通、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三大高層論壇組成。據中國政府介紹,來自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將出席論壇。
「一帶一路」價值觀與新加坡強化國際供應鏈的目標一致

供應鏈彈性、可持續性和長期規劃是改善全球連通性的關鍵領域。新加坡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倡議,因為其價值觀與新加坡發展開放、多邊和基於規則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的目標一致。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長兼財政部高級部長徐芳達周三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BRF)互聯互通高層論壇上發表講話時發表了上述言論。徐芳達說,全球互聯互通對國際貿易、經濟增長和人文交流至關重要,而交通運輸是改善互聯互通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不斷發展和升級基礎設施、能力和勞動力。
徐芳達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強調了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新加坡作為一個貿易國、航空樞紐和海港,應通過使貿易聯繫多樣化、加強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來加強供應鏈韌性。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很早就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倡議,希望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雙贏的結果。除了韌性之外,供應鏈和連接方式也必須是可持續的。
與許多國家一樣,新加坡正在投資於可持續交通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研究,例如提高能源效率、採用更清潔的能源以及為車輛和船隻供電。徐芳達說,其中一些解決方案已經在商業上可行,可以降低商業成本和碳排放,但擴大其採用範圍仍然是一個挑戰。
加強國際合作的機會

包括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加快技術進步,發展配套基礎設施,並培訓工人為能源轉型做準備。在長期規劃方面,徐芳達指出,除了通過教育和終身學習為人們提供未來技能外,找到合適的融資選擇來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和可持續解決方案融資也至關重要。徐芳達直言,這些長期投資單靠政府資金是不夠的,需要公私結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凈零融資行動計劃,其中包括過渡融資和綠色融資。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將繼續與全球利益攸關方合作,確定能夠促進東南亞及其他地區投資的新想法,並發展獲得私人資本的途徑,以補充公共資源。此次高級別論壇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主題為「深化互聯互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吸引了約500名「一帶一路」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