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淡马锡(Temasek),是一家由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投资公司。自1974年成立以来,淡马锡已经从一个单一的国有企业控股机构发展成为新加坡的主要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并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源:雅虎
由于其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间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因此被认为是新加坡最神秘的企业之一。淡马锡的年股东总回报率自成立以来保持在18%,显示出其稳健的投资策略和业绩。公司的全球足迹遍布亚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地区。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涵盖金融、能源、交通、地产等多个行业,体现了其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投资理念。
淡马锡的管理层由一支专业团队组成,其中包括政府公务员和企业界人士。公司的高层领导,包括董事长和总裁,由新加坡财政部提名,并经总统批准。这种高层领导的任命机制,确保了淡马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同时也反映了其与普通私营公司的不同。
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企业,淡马锡在法律上属于私人法人,而非公共管理机构。尽管新加坡财政部持有其100%的股权,并对其进行监督,淡马锡在日常运营中享有较高的自主权。淡马锡的经营模式体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这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淡马锡不仅从其投资企业中获得红利,还将一部分利润上缴给财政部,这进一步证明了其作为国家投资平台的角色。
01 淡马锡的成立背景

在新加坡实现了独立的几年内,英国全部撤离驻扎新加坡的武装部队,这在当时严重影响新加坡经济,因为当时五分之一的经济活动来自英国军队及其产业。
为此,新加坡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吸引投资,通过劳动力再培训,将英国海军留下的的军用船坞和海军基地被改造和转型为商业化的初创企业和民用企业,新加坡经济在1971年实现了12%的强劲增长,转危为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自己变成了这些新兴企业的所有者,感到有必要将治理与企业管理分开。
基于这一原则,淡马锡成立了,由商业投资公司拥有并接管之前由新加坡政府持有的资产,包括35家公司和各类小额投资,让政府能专注于制定政策和监管的核心职责。此外,淡马锡被指定为《新加坡宪法》第五附表机构之一,其宪法责任是保护公司过去所累积的储备金,并履行它作为资产管护者的角色。淡马锡的创立,让政府把作为商业实体股东的角色从监管和制定政策的职能中分了出来。
02 淡马锡的发展历程
淡马锡不仅是积极活跃的投资者,也是着眼未来的机构及备受信赖的资产管护者。淡马锡投资把握塑造一个更美好、更智能、更可持续的世界,聚焦于转型中的经济体、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显著的比较优势和新兴的龙头企业。

图源:雅虎
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自197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其投资策略和组合表现也随之演变。
创立初期: 淡马锡在1974年成立初期的投资组合是新加坡工业化发展初期的缩影,接管了由35家企业组成的投资组合,总值为3.54亿新元。早期的投资重点是支持国内企业的成长,如新加坡动物园、星展集团和新加坡航空公司,这些企业不仅成为新加坡的标志性品牌,也在区域乃至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截止目前,早期的35家企业中,经由投资、脱售并将投资组合增至3,820亿新元的过程中,目前仍有10家归属于淡马锡,包括:新加坡发展银行有限公司、裕廊飞禽公园私人有限公司、裕廊造船私人有限公司、裕廊船厂私人有限公司、吉宝船厂私人有限公司、Primary Industries Enterprises Pte Ltd、胜宝旺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port Duty-Free Emporium (Private) Limited、新加坡动物园。
向海外扩张:2002年,淡马锡开始将视野扩展到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公司投资了亚洲多个国家的金融、电信和制造业等行业。此后淡马锡加大了对亚洲以外市场的投资,到2013年,淡马锡在发达市场的曝险占比64%,而增长型市场的投资比例则从42%降至36%;从2014年起,淡马锡继续其全球化步伐,投资领域扩展到北美、欧洲等地区,同时开始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和增长型行业的投资。
近年发展: 淡马锡在最近几年,聚焦于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不仅适应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商业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淡马锡通过投资于那些能够通过创新和改革创造新机遇的企业,如对科技创新、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积极布局未来经济增长点。
03 淡马锡投资表现亮眼
自 1974 年成立以来,淡马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时该公司只有4名员工,负责监管35家政府关联公司,投资组合净值达 3.54亿;现在它是一家全球投资公司,拥有950名员工,来自34个国家/地区。

其投资组合价值不断增长,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已达到3820 亿美元。 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政府预算,政府最多可以将预期长期实际回报的50%用于淡马锡、GIC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的净资产。
淡马锡的投资策略是着眼于未来,努力开拓创新,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淡马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非常活跃,近两三年投资了多家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滴滴出行、Grab、Airbnb、DoorDash、Stripe、Shopify、Snowflake、PayPal、Visa等。淡马锡的投资目标是为未来世代创造价值,同时强化新加坡的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上图显示淡马锡自1974年成立以来投资组合净值的增长:
蓝色部分体现投资组合按市值计算的估值,会受到外部事件影响而有较大的波动。
粉色部分体现股东权益。从截至2006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开始,会计准则要求持股比例低于20%的投资需要按照市值计算。
黄色虚线体现股东权益,但未计算持股比例低于20%的投资的市值变动。其增长反映了我们投资组合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活动的回报。
凭借其成功,淡马锡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到 2030 年,投资组合将包含 60% 至 70% 的弹性部分,长期持有以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回报,以及 30% 至 40% 的动态部分,其中投资的持有时间较短期限和资本被回收,用于投资于更高增长的机会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04 “淡马锡”模式及“强人”董事
所谓的“淡马锡”模式,即财政部代表政府为公司唯一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对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淡马锡董事会成员曾经大部分由政府公务员兼任,包括财政部副部长担任董事长,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财政部总会计师、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局长担任董事。
不过,现在淡马锡董事会构成更加市场化,除了少数董事有政府公务员背景外,吸收了更多外部成员,包括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前世界银行行长佐里克、香港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目前都是淡马锡董事。
淡马锡再通过数十家全资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控制数百家公司,逐步形成了一个从政府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产权经营多达六个组织层次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该模式也受到了多国政府部门的青睐的效仿。

图源:雅虎
淡马锡控股自成立以来,历任董事长都对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投资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强人”何晶。
何晶女士,在2002年5月被任命为淡马锡控股的执行董事,并在2004年1月出任首席首席执行官。开启了公司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她的领导下,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在2003年达到了46%,这被认为是她大胆扩张策略的结果。
尽管她的上任伴随着争议,部分原因是她作为新加坡政府高官李显龙的配偶,但她的专业背景和在新加坡科技公司的成就赋予了她强大的领导力。
何晶上任淡马锡时,公司正处于投资回报低迷的时期,她迅速采取行动,将公司总部从标志性的淡马锡大厦迁至更为低调的办公地点,并开始精简公司结构,她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尤为显著。
2005年,淡马锡通过其投资公司连续收购了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到2020年,中国市场的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了新加坡本土,成为淡马锡资产组合中的最大单一市场。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淡马锡作为全球投资者的地位,也展示了何晶对公司未来方向的清晰愿景和坚定。
何晶女士在淡马锡控股的任期内,推动了公司运营的透明化。2004年,淡马锡首次公布了年度报告,揭示了其总资产高达500亿美元,确立了其作为新加坡最大企业的地位,淡马锡持有的股份涵盖了新加坡的主要企业,如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等,其市值占新加坡股票市场的近一半。
到2021年2月,何晶宣布将在10月离任首席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林文兴评价说,何晶领导下的淡马锡从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机构,转型为亚洲乃至全球投资者所信赖的重要公司,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淡马锡的市场地位,也加强了其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

图源:雅虎
总体而言,淡马锡的发展历程和投资表现反映了其作为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的适应性和前瞻性,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寻找并把握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