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欢独立作业;
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会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
常常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求自己做得尽善尽美;
内心往往很敏感,自尊心特别强。
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最震撼的一堂儿童教育课了,7条Arthur全中,回想以前因为不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还和他为此爆发各种冲突。Arthur有时还特别敏感,和小伙伴相处时容易生闷气。
老师说那是因为这些孩子想得更多,自我期许又更高,所以更容易有挫折感。
现在Arthur已经在天才班上了2个月的课了。我发现他的作业稀奇古怪,有时是要自己创建证明声波的模型,有时是吹一段箫体会音乐的美,有时是读一本自己认为最难的书写心得体会,有时是写一篇辩论文、但需要同时写正方和反方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我能感受到上学这几年来,Arthur第一次这样如鱼得水、这样心花怒放。
我问他和之前的普通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其实老师没什么区别,但同学区别挺大的。新同学都很聪明,我们一起做项目时,各种新奇有趣的怪点子,简直妙不可言。”
我知道老师还是有区别的,gifted class的老师都是受过专业特殊教育训练的心理学硕士或者博士。但儿子的快乐还是深深感染了我,这意味着他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做自己的乐趣。
总结:一方面gifted class会教得更深更广,培养他们的关键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很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不擅长与他人合作,总想证明自己比他人更聪明;也因为一旦合作,他们普遍有着较高质量的思考力,特别能彼此激发。
在中国,普通人的机会已越来越少了。人人艰苦奋斗争当精英,生怕被社会抛弃的“推优”时代业已来临,普通孩子很难有走到台前的机会,这也是国内教育中最令家长焦灼的地方。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加杰出,可以参考这位妈妈结合亲身经历的深度思考:
1.教育需要中西合璧,宽严并济
中国公立学校管得太严太死板,硬把不同形状的孩子灵气磨尽,变成相对统一的正方形;北美公立学校管得太宽太松,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容易连个像样的形状都没有。所以,如果想进美国前20的大学,无论中美,普通的公立小学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2.如果选择私校,推荐北美顶级私校
人口基数改变游戏规则。随着中国低龄留学潮的爆发,北美的好私校却不会因此扩招更多的中国学生,竞争势必越来越惨烈,尤其是优秀寄宿中学的竞争,说不定北美将来可能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学生。因此能早去就早去(但考虑到中文基础,最好在国内念完小学4、5年级再去)。
北美精英私校是花钱能买到的最好教育。新加坡的顶级国际学校(私校)也非常不错,历史悠久(30-50年),经验丰富,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藤校直通车(常年往美国常春藤大学输送学生的私校)。中国私校没上过,但因为历史短,资历浅,尚处于摸索成型中,离北美的百年顶级私校应该是有距离的。
是否就读私校和家长的“势能”也高度相关。强大的经济基础是最基本的,然后家长最好有优渥的社会地位和名望的工作,杰出的头脑和教育理念。因为在北美,优秀私校不仅是孩子,更是上流社会的家长的社交场所和关系网。那种牺牲自己一切就为了孩子的家长,是非主流的。
(文章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