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G Bike共享单车运营商宣布退出新加坡市场,新加坡只剩下两家运营商,低于共享单车鼎盛时期的五家以上。不到十年内从繁荣到萧条,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1. 从蓬勃发展到萧条
2018年初新加坡共享单车市场颇为繁荣,当时Anywheel、Gbikes、Mobike、oBike、ofo、SG Bike等共提供约200,000 辆共享单车。而如今与之前的繁荣相去甚远。

ofo共享单车在新加坡 来源:CNA
2018年,oBike第一个陷入困境于6月关闭,随后Gbikes和Share Bike SG相继关闭。
2019年,ofo的牌照由于不满足陆路交通管理局监管要求而被取消;摩拜单车关闭,其25,000辆车队被SG Bike收购。
2024年,SG Bike于3月21日宣布,时隔7年后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其用户可以在4月底前将钱包余额转移到其前竞争对手Anywheel平台上。
如今新加坡只剩下两家运营商,一是2022年起步的Anywheel,现已成为新加坡共享单车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另一家是中国公司HelloRide,自去年7月获得运营许可证。
2. 商业模式存在根本问题
交通分析师Walter Theseira表示,从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伊始,就必须追求同时实现公共运输和商业目标,平衡政府和私人资金。
但是很多运营商并未注重这一关键点,导致没有建立起经济自给自足、有竞争力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这不仅是新加坡的问题,更是全球问题。

一排停放的SG Bike自行车 来源:CNA
政府以低价鼓励国人使用单车出行,但是由于维护和重新定位等高成本,运营商吃紧。
所以共享单车的发展不仅需要城市政府批准,减少损耗和提高利用率,还需要政府或商业的支持,提供公共补贴,才能避免运营商陷入困境。
另一问题是运营商往往误解客户需求,一味强调低碳好处。而用户只想知道自行车的位置及是否能良好工作,很少关注节省多少的碳排放。
3. 是否存在理想商业模式
交通顾问Tham Chen Munn提议通过平台促进邻里及车主共享未使用的自行车,满足临时需求,以此使运营商可以扩大客户群规模。

地铁站外的自行车停放区 来源:CNA
但是还是需要首先明确公共运输和商业目标之间的平衡。
市场驱动下共享单车种类受限,易导致市场垄断,且造成对边缘市场的忽略。还会产生不受监管的过度扩张,影响公共空间。最终迫使政府在停车、服务提供、规模等方面对行业进行监管。
事实显示,纯市场模式难以保障共享单车服务的质量与广泛覆蓋。但如果政府介入,为共享单车公司提供支持,又可能存在介入过度的问题,使得人们投资共享单车公司变得相当困难。
共享单车实际上填补了公共运输领域的重要空白,值得我们再次审视政府对该行业的参与度。
参考资料:
1. Why is it so hard for bike-sharing companies to survive in Singapore? 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