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欣妈来到新加坡,刚来那段时间经常犯“思乡病”,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慢慢地对这座城市熟悉了起来,觉得这些年在新加坡,虽然没有大雪纷飞的春节,但同样有“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时间:2015年春节

第一年在新加坡过年,肚子里怀的是欣欣。我们家有守年的习俗, 12点在佛光山听平安钟响起之后插头炷香,回家后将第一个祝福带给家里正在酣睡的老大Emerson。
时间:2016年春节

到了2016年春节,欣欣已经几个月大了,全家一起和财神爷合影,期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时间:2018年春节

2018年是狗年,我带着装扮成可爱小狗狗的Emerson去参加舞蹈表演,当时肚子里是33。这些年,感慨著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也突然发现自己早已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少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


有人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年。欣妈父母身体都很健康,坐飞机来新加坡不是问题。跟父母沟通后,最近几年我们相约新加坡,一起过年。全家人穿上喜庆的服装,拿着两个橘子去新加坡朋友家拜年,大家一起捞鱼生。

新加坡工作繁忙,平时朋友也聚得少,趁著新年大家多举办几场派对。老老少少在一起新年过得热热闹闹的,大家对“乡”字也有了新的理解。
肉干:阿公的味道
肉干起源于中国福建,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之后本地人对配方进行了一些调整,比方说用木炭烤制,以达到大家喜欢的烟熏味。
新加坡新年派对上少不了的年货一定是肉干, 百年来早已成了本地华人过年的传统。
难怪新加坡人都说:没有肉干的新年不能称之为新年!

欣妈心心念念的肉干是一位叫做“张金池”的阿公所一手创立的,它在新加坡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新加坡本地电视台曾经上门探索它的故事······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新加坡本地人对它的感情更深,或许这就是童年的味道。

01
阿公张金池


阿公张金池像
亚达屋
阿公张金池1970年代开始做肉干,一开始是在甘榜(新加坡以前的农村)的亚达屋(Attap house)里依循古法制作肉干,到1976年甘榜里的居民陆陆续续搬进组屋后开始在实龙岗花园的店屋继续肉干生意。

金池实龙岗老店
从小帮忙做肉干

到现在,阿公的肉干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在他们小的时候,就习惯了帮忙大人一起制作肉干,对于家族所有成员来说,肉干已经融进了自己的血液,似乎天生下来就会做肉干一样。

这间低调的新加坡老字号就是金池肉干,从1970年代延续至今,一直坚持着阿公当年做肉干的配方和手艺。
这是一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与坚持,用时间、手艺,共谱出饮食文化中最纯酿的好滋味。传承心是奠定这间店的基础,不只代表对品质的坚持,更代表着与阿公的密切互动以及感情的连结。
02
100%炭烤

电子烤炉始终烤不出传统肉干的炭烤香气,即使木炭不断涨价每年追求传统炭烤肉干的老饕仍然有增无减。而烤肉更是讲究技巧,金池只让有经验的家人来烤,以免新手失误而影响肉干品质。


在炭火上的肉干发出“滋滋滋”的诱人声音,逐渐烤熟的肉干晶莹透亮,味道更是满室留香。
03
100%纯手工传统制作工艺
手工制作的肉干,需经历切块绞碎、杆平,烘烤到切割,复杂不偷工减料的层层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纯手工制作才能达到。正是因此,制作出来的肉干才能达到:炭、鲜、香、薄四个字。

Step 1:
需经历切块绞碎、杆平
Step2
竹筛烘烤至半熟


Step 3:
切割,切割后再进行第二轮炭烤至全熟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过去40多年来金池肉干一直以老店示人,没有更换过包装,没有任何的市场宣传,阿爹阿妈认为只要东西做得好,食客自然会口口相传。
总有一款适合你
金池的肉干分为招牌、金钱、切片、辣味四种,各有千秋,总有一款适合你~ 所有的肉干都是现烤、现包、现卖,所以买了之后5-7天内吃完,放冰箱能储存更久一点。
招牌、金钱


招牌选用的肉是猪的肩颈部位,不会很硬,老人小孩都可以吃。因为是人工制作,所以会非常薄。欣妈咬一口,觉得是偏甜的口味,味鲜美醇厚,回味浓郁。

金钱肉干是送礼的最佳选择,圆圆的象征着好运与富贵,吃了就财源滚滚来!
切片

切片肉干选择的后腿肉,会比招牌肉干厚,咬起来很有嚼劲,口感扎实,喜欢享受撕咬快感的朋友不能错过~
辣味


像欣妈这样的重口味爱好者还是偏爱辣味肉干,仔细看,肉干里面真的有辣椒籽!而不是掺的辣椒粉。辛香与五香完美融合,麻辣口味冲击著味蕾。
肉松

除了肉干,欣妈必买的还有我们家33最爱的肉松,出门吃饭有时候没有合适的菜色,我就会把随身带的金池肉松拿出来加在白粥上面,配点蔬菜就是健康美味的一餐。

特别推荐:香饼
隆重介绍一下金池牛车水店独家的香饼,目睹了师傅从烤炉里拿出来的全过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真的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