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已成功成为东盟金融科技的中心,预计超过40%的东南亚金融科技公司均设立在此,拥有750多家实体。凭借投资和银行业的优势,新加坡拥有大量专注于垂直行业的金融科技领域企业。随着金融科技市场的逐步成熟,许多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正专注于在监管科技(RegTech)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 — B2B(企业对企业)模式,或提供增强型客户服务。尽管新加坡没有纯金融科技独角兽,但Grab等聚焦技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态势良好,已开始通过移动钱包或资金转账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展望未来
长期以来,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将自身塑造成亚洲可靠的国际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尽管新加坡在金融科技方面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同样的方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大胆的监管决策,尤其是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方面。随着金融科技市场日益成熟,“金融”和“科技”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模糊,金融科技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现有业务,创造新价值链的同时实现新旧产业的连接。新加坡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搭上这些变革的顺风车。

在未来几年里,以下几个领域值得关注:
首先,新加坡本土的纯金融科技“冠军企业”会成为独角兽吗?新加坡在鼓励和支持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打造出纯金融科技领域的知名企业将是这一战略成功的最好证明,同时也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国际人才和资本首选目的地的地位。目前的竞争者包括Smartkarma(一个提供投资研究的平台)和Everex(一家基于区块链的结算、转账和货币兑换解决方案提供商)。

或者,成功的初创企业会被更大的企业收购吗?就像新加坡保险科技公司PolicyPal(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第一个毕业生)的案例那样?事实上,新加坡最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遵循低调的B2B模式,为国际企业提供基于区块链及其他技术的解决方案。

全球多国都将关注新加坡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该国积极的监管立场和对加密交易所等企业的鼓励态度,使其在加密资产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加密货币市场仍在经历动态变化,加密资产能否成为主流资产类别,以及加密货币的使用是否会更加广泛,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是著名的怀疑论者,他将比特币描述为“可能是老鼠药的平方”,而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则认为,最终政府将控制加密货币,其价值终将降至零。对此,著名对冲基金经理保罗•都铎•琼斯(Paul Tudor Jones)表示,他已将2%的资产投资于比特币。而最近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的一项富达调查显示,60%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加密货币可以在自己的资产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新加坡很可能处于发展前沿。

与此同时,2020年4月颁布的5G移动电话牌照为物联网服务的显著增长奠定了基础。5G的速度约是4G的20倍,且延迟更低,这为一系列全新的可能性提供了机会。尽管预计截至2022年底,物联网的覆蓋率将只能达到50%(到2025年将覆蓋新加坡全国范围),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财富无疑将使其成为具备高度吸引力的物联网服务先驱。

获得牌照之后,新兴数字银行参与者能否在新加坡市场崭露头角也将水落石出。现有企业看似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位,新参与者或许无法迅速取得进展,但由于这一领域中有许多非银行企业,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激进商业模式可能会随之出现。
总体而言,新加坡可以说是亚洲金融科技之都,也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在过去的几年里,金融科技已经从一个初创业务和新兴技术的集合体发展成为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金融科技目前正逐渐成为商业世界的主流,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巨大的上行机会。
本文咨询源于https://www.sgx.com/zh-hans/research-education/market-updates/20200717-singapores-fast-growing-fintech-sec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