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于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剧集预告片引起了行业代表的关注。这部剧集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文本《山海经》,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创新潜力,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正在与西方相媲美,尤其是在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文本转视频应用程序Sora等领域的突破。

图源:CNA
中国正致力于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将自己打造成首屈一指的创新中心。为此,中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支持,并在2017年制定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前,国内在这一目标上已取得一半左右的进展。
逆流而上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硬件,尤其是在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这些限制措施可能会为中国生产国产高科技芯片提供额外动力,并可能增强其人工智能能力。

图源:CNA
中国的高科技驱动力与全国性的人工智能推动相联系,旨在提高生产力,并将停滞不前的中国经济带入下一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价值可能达到70.8万亿元人民币。
无人驾驶出租车或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涌现,因为有进取心的公司希望加快该领域的发展并将该领域商业化。据报道,在武汉,已经部署了大约500辆百度制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并计划到今年年底将这一数字增加到1000辆。
AI发展需要平衡风险与回报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技术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来规避风险,同时有望获得回报,中国和美国与超过25个其他国家走到一起,肯定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中国还实施了针对行业道德和算法管理的有针对性的政策。

图源:FACEBOOK
开源和闭源人工智能模型之间的争论在中国及其他地区日益激烈。百度和阿里巴巴是首批在其云计算平台上增加对Meta开源大型语言模型(LLMs)LLaMA系列支持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
尽管中国的人工智能参与者既致力于利用开源模型,也致力于从零开始开发自己的模型,但当地社区往往缺乏创建模型的愿景,让社区聚集在一起应对复杂的编程挑战,百度和阿里巴巴作为开源运动的支持者,同时也强调了坚持开源原则和回馈社区的重要性。
客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AI发展
根据去年10月公布的跨机构计划,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其整体计算能力提高超过30%。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更多数据中心,以便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计算资源。

图源:CNA
在3月下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指出,追求更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将带来电力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面对这一挑战,分析人士强调需要持续创新,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以更低的计算成本提供相同质量的智能,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这一挑战是全球性的,不仅中国需要面对,其他国家同样如此。
许多国内学者表示,目前的挫折只是“非常暂时的问题”,随着国内企业努力生产自己的先进芯片并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中国的人工智能驱动力可能会得到加强,发展前景充满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中国需要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