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延续至今已有近半个月的时间了。
流血冲突没有中断过,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无数人流离失所。在加沙的一些地方,断水断电成为了日常,物价飞速飙升......
而手无寸铁的孩子们,是一场又一场冲突中,最脆弱的群体。有些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图源:澎湃新闻
巴以冲突,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长不大,任何时候都可能被杀”
这些天,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与以色列的暴力冲突仍在升级,而儿童正遭受巨大的创伤。
“当炸弹像雨点般地落下时,加沙的父母们绝望地试图安抚被吓坏的孩子们,他们会告诉最小的孩子,这只是烟花,或试图摆出一个高兴的面孔。”外媒这样报道。

图源:澎湃新闻
冲突和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创伤,让人揪心不已。
不分种族和国籍,有些孩子被镜头记录了下来,还有一些人甚至在没人注意到的角落里就失去了生命。
1)穿着纸尿裤的眼含热泪的小女孩
在一次空袭过后,一名小女孩眼含热泪但“强装镇定”的画面,看哭了很多人。

在她的手臂上,有处流着血的伤口。不哭不闹的她看起来很乖,无住地望向医护人员。

还穿着纸尿裤的她经历过的伤痛,或许需要一辈子才能被治愈......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她或许不一定有那么遥远的未来。

2)在空袭中被惊醒的巴勒斯坦男童
一名巴勒斯坦男童,在睡梦中被空袭吵醒了。
来到医院的时候,他虽然表面看起来很镇定,但颤抖著的双肩和失神的眼睛表明了他内心的恐惧。

图源:见水印
在医护人员的安慰下,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放声大哭。医生见状也不禁为他感到心疼,将他搂在怀里安慰他。

图源:见水印
3)巴勒斯坦小男孩面对镜头做好死亡准备
有人在战乱中活了下来,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大大问号。

“我们在巴勒斯坦长不大,(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枪杀。”
看起来云淡风轻的话语里,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已经被证实了的事实。


对于他们来说,想着“以后能做什么”已经是一种奢侈,能够活下去才是最切实际的。
无数受伤的儿童像下面这位孩子一样被炸得灰头土脸满身伤痕,进入医院接受治疗。

图源:澎湃新闻
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在医院等待检查时安慰她的孩子。劫后余生的她们好似并未感受到太多喜悦,只有害怕。

图源:澎湃新闻
在加沙城希法医院,一名在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中受伤的女孩躺在担架上等待治疗。她双目无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图源:澎湃新闻
一名逃离以色列空袭的巴勒斯坦儿童在加沙城一所联合国开办的学校避难。只是,镜头下的他是那么的形单影只。

图源:澎湃新闻
巴以冲突带来的一幕幕人间悲剧,正重复不断上演中。
加沙走廊幼儿园被“血洗”!
现场找到120具尸体...
事情演变至此,受难的也不只有巴勒斯坦儿童。
《每日邮报》日前发布了一则新闻报道称,10月7日,加沙走廊的一处以色列社区内遭遇了暴力袭击,一所幼儿园惨遭血洗......

来源:每日邮报
报道称,巴勒斯坦激进武装组织哈马斯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现场图片中可以看到,幼儿园被炸得面目全非,目视之处一片狼藉。地上还有一滩拖行血迹,似乎是有人将死伤者拖到安全区域。

幼儿园的窗户被打碎,碎片散落一地。

幼儿园的墙壁上布满了弹孔,这里曾遭受暴力袭击的事实无需再质疑。

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免受武装分子的袭击,原本是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地方,现在却沾满了血迹。


幼儿园的游乐园内,桌椅被推开,地面上残的碎片彰显出这一暴力行为的严重程度。
AK47步枪的弹夹就这么散落在椅子上和地面上。

没有一间教室可以幸免于难,遭受袭击后教室内的天花板垂了下来,无言地控诉著这一暴行。

幼儿园的图书室也无法幸免,一滩血泊的几米之外,就是儿童读物和玩具......

“很多孩子死在这里,有些人的遗体甚至不完整。”媒体报道称,以色列士兵表示,他们在当地社区找到超过120具尸体。

幼儿园厨房一景,以上图片图源:每日邮报
血水饱和的泥土,残缺的尸体,废墟的城市......看到这宛如地狱一般的场景,世界各国,都做了什么?
新加坡总统发声:多为孩子想想!
第一批紧急救援物资运抵加沙
上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总统尚达曼及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分别向巴勒斯坦高层领导寄送了慰问函。
在信中,这三人代表新加坡对冲突中的死难者致以哀悼和慰问,并希望冲突双方可以坐下来谈判,尝试用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新加坡也将捐出30万新币作为人道援助。


新加坡与巴以双方都保持着外交关系,图源:海峡时报&新加坡外交部
在巴以冲突情况持续恶化的当下,尚达曼于在前天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敦促当局“允许大量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以阻止更大的灾难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