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新增确诊病例汇总(1.10-1.16)
目前ICU重症和需氧重症情况
新加坡近日疫情相关的时政及新闻
近一周新增汇总
新加坡本地过去一周(1月10日至1月16日)的新增病例增速较上周而言有所上升。
过去一周内的新增病例峰值在1月13日,为9百余例,新增病例最少的一天为1月10日,新增7百余例。


每日新增本地病例(按年龄组分布)
来源:MOH
在过去的一周内,新加坡本地一共新增6202名感染者。过去一周的社区病例与前一周的比例为1.49,即本周的新增社区病例增速与上周而言显著上升。

周感染增长率,来源:CNA
截至 2022年1月15日,新加坡88%的人口已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的接种,90%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51% 已接种加强剂。

至01月15日时新加坡本地接种数据
来源:MOH
重症情况
至发稿前,新加坡卫生部最新通报:目前有196例病例在医院接受治疗,ICU重症病房有13人;需氧重症8人。目前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保持稳定,未出现医疗资源短缺迹象。

截止至1月09日的医疗资源各项数据报告
来源:MOH
过去28天,99.2%的感染病例无症状或症状较轻,0.6%需要普通病房吸氧,0.1%病情不稳定,在ICU密切监测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0.1%已经死亡。


过去 28 天内按病情严重程度划分的本地病例
来源:MOH

ICU 活跃病例(需氧或重症),按疫苗接种进度更新
来源:MOH
从卫生部公布数据归纳,自1月09日至1月13日之间,因新冠引起2起死亡病例,2起为70岁以上。
1月10日、1月11日和1月13日死亡病例均为0起。死亡病例的通报出现滞后现象,是因为法医需要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
本地防疫相关新闻
1. VTL车票不足,机器抢票引发争议
新马陆路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车票随着农历新年脚步逼近,一票难求,协助抢票的收费服务也层出不穷。网上近期出现至少两个称教人“插队”买票的贴文,其中一名“指导人”开出的“学费”高达200元,引发争议。
巴士公司汉达英达(Causeway Link)周四(1月13日)早上9时开票售卖二月第二周,即2月7日至13日(初七至年十三)往返新马两地的车票。但在开卖前,网上出现两个称能教导购票者“插队”买票的贴文,一个免费“传授”,另一个则注明要收费。

来源:carousell
网络发展公司ProgTrust私人有限公司周三(12日)的面簿贴文表示,近期有太多人在购买新马陆路VTL车票时遇到困难,有些甚至花费数百元向第三方购买车票。因此他们为读者免费提供一个能绕过购票网站排队系统的方式,但该方式只适用于Causeway Link车票。
此外,在网购平台Carousell也有网民以“指导人”自居,开价高达200元宣导使用机器人“插队”购买Causeway Link车票的方式。这名“指导人”还夸下了海口保证100%的成功率,甚至说能以此方法购买至少2到5张车票。
2. 新加坡将迎来第三波病例突增
随着奥密克戎变种席卷新加坡,许多人都在猜测,新一波的疫情浪潮会给新加坡带来怎样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研究)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表示,新加坡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迎来感染病例数量的徒增。
他表示:“根据我们的预计,新加坡会像南非所经历的那样,迎来一个相当陡峭的新增数量“高峰”,之后会慢慢衰退。” “只有在那之后,我们才能达到一个稳定的数量,逐步减少感染人数。”

来源:CNA
最近几周,新加坡的新冠病例数一直在稳步攀升,奥密克戎变种在每天的新感染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或意味着新加坡将面临奥密克戎浪潮,极有可能迎来每天一万到一万五千的新增。
3. 超10万名儿童接种首剂疫苗
新加坡教育部近日表示,已有超过10万名5-11岁的儿童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5-11岁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于去年12月27日开始,目前全新加坡小一至小六学生中约有40%已经接种过新冠疫苗。
除此之外,从下周一开始将开启儿科疫苗接种的下一阶段,现有儿童将逐步开始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教育部还表示,从本周一开始实施的“Sibling walk-in arrangement”在实施的这一周里,已有 2800 多名儿童在该安排下接种了第一剂疫苗。
根据该安排,已预约儿童符合要求的兄弟姐妹可以随预约儿童一起进行 walk-in 疫苗接种而无需重新预约,“目前平均而言,每 5 个来接种的儿童中就有一个是带着兄弟姐妹一同前来的,这将提高疫苗接种的效率。”教育部说。

来源:CNA
4. 新加坡将探讨未来工作模式,重新设计更灵活的办公空间

来源:早报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近日在罗敏申路79号办公楼的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说,随着混合居家办公及在办公室上班的工作模式迅速成为新常态,新加坡将重新思考如何建造和设计工作空间。
尽管如此,李智陞说,因为新冠疫情还在持续的发展进行当中,人们也仍在适应不同的需求与变化,我们在这个课题上不宜草率做出决定。“本地的企业与行业领袖都在探讨最适合的工作模式,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未来员工以及他们的期待与要求。”
在未来,新加坡的工作场所或将大规模重新设计改造,例如提供更多的共享空间来推动员工之间的协作等等。“我们正积极与合作伙伴、发展商、顾问、承包商、宿舍伙伴和非政府机构合作,确保建筑环境领域更有信心、决心与毅力去面对新的挑战。”李智陞说。
5. 王乙康:疫情像重置按钮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将是新加坡自我重塑的最大机遇,卫生部长王乙康认为,新冠疫情就像一个重置按钮,迫使新加坡重新思考如何以更聪明、更好的方式处事,以不断自我重塑来保持相关性。
王乙康指出,应对疫情考验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的耐力。“我们顺势而为,从容应对,适应了许多曲折。我们没有试图关闭每个感染群,但我们尝试勇敢推进,度过了这波疫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赖人民的个人责任和公民意识。”

来源:早报
“我们不仅是全球化世界的一个关键节点,而是衔接东西方、以及亚洲不同地区的节点,为人民和后代创造超越国界的巨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