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新增確診病例匯總(1.10-1.16)
目前ICU重症和需氧重症情況
新加坡近日疫情相關的時政及新聞
近一周新增匯總
新加坡本地過去一周(1月10日至1月16日)的新增病例增速較上周而言有所上升。
過去一周內的新增病例峰值在1月13日,為9百餘例,新增病例最少的一天為1月10日,新增7百餘例。


每日新增本地病例(按年齡組分布)
來源:MOH
在過去的一周內,新加坡本地一共新增6202名感染者。過去一周的社區病例與前一周的比例為1.49,即本周的新增社區病例增速與上周而言顯著上升。

周感染增長率,來源:CNA
截至 2022年1月15日,新加坡88%的人口已完成了兩劑新冠疫苗的接種,90%的人口至少接種了一劑,51% 已接種加強劑。

至01月15日時新加坡本地接種數據
來源:MOH
重症情況
至發稿前,新加坡衛生部最新通報:目前有196例病例在醫院接受治療,ICU重症病房有13人;需氧重症8人。目前醫療資源使用情況保持穩定,未出現醫療資源短缺跡象。

截止至1月09日的醫療資源各項數據報告
來源:MOH
過去28天,99.2%的感染病例無症狀或症狀較輕,0.6%需要普通病房吸氧,0.1%病情不穩定,在ICU密切監測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0.1%已經死亡。


過去 28 天內按病情嚴重程度劃分的本地病例
來源:MOH

ICU 活躍病例(需氧或重症),按疫苗接種進度更新
來源:MOH
從衛生部公布數據歸納,自1月09日至1月13日之間,因新冠引起2起死亡病例,2起為70歲以上。
1月10日、1月11日和1月13日死亡病例均為0起。死亡病例的通報出現滯後現象,是因為法醫需要進行屍檢以確定死因。
本地防疫相關新聞
1. VTL車票不足,機器搶票引發爭議
新馬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車票隨著農曆新年腳步逼近,一票難求,協助搶票的收費服務也層出不窮。網上近期出現至少兩個稱教人「插隊」買票的貼文,其中一名「指導人」開出的「學費」高達200元,引發爭議。
巴士公司漢達英達(Causeway Link)周四(1月13日)早上9時開票售賣二月第二周,即2月7日至13日(初七至年十三)往返新馬兩地的車票。但在開賣前,網上出現兩個稱能教導購票者「插隊」買票的貼文,一個免費「傳授」,另一個則註明要收費。

來源:carousell
網絡發展公司ProgTrust私人有限公司周三(12日)的面簿貼文表示,近期有太多人在購買新馬陸路VTL車票時遇到困難,有些甚至花費數百元向第三方購買車票。因此他們為讀者免費提供一個能繞過購票網站排隊系統的方式,但該方式只適用於Causeway Link車票。
此外,在網購平台Carousell也有網民以「指導人」自居,開價高達200元宣導使用機器人「插隊」購買Causeway Link車票的方式。這名「指導人」還夸下了海口保證100%的成功率,甚至說能以此方法購買至少2到5張車票。
2. 新加坡將迎來第三波病例突增
隨著奧密克戎變種席捲新加坡,許多人都在猜測,新一波的疫情浪潮會給新加坡帶來怎樣的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表示,新加坡很有可能會在短時間迎來感染病例數量的徒增。
他表示:「根據我們的預計,新加坡會像南非所經歷的那樣,迎來一個相當陡峭的新增數量「高峰」,之後會慢慢衰退。」 「只有在那之後,我們才能達到一個穩定的數量,逐步減少感染人數。」

來源:CNA
最近幾周,新加坡的新冠病例數一直在穩步攀升,奧密克戎變種在每天的新感染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或意味著新加坡將面臨奧密克戎浪潮,極有可能迎來每天一萬到一萬五千的新增。
3. 超10萬名兒童接種首劑疫苗
新加坡教育部近日表示,已有超過10萬名5-11歲的兒童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5-11歲兒童的疫苗接種工作於去年12月27日開始,目前全新加坡小一至小六學生中約有40%已經接種過新冠疫苗。
除此之外,從下周一開始將開啟兒科疫苗接種的下一階段,現有兒童將逐步開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教育部還表示,從本周一開始實施的「Sibling walk-in arrangement」在實施的這一周里,已有 2800 多名兒童在該安排下接種了第一劑疫苗。
根據該安排,已預約兒童符合要求的兄弟姐妹可以隨預約兒童一起進行 walk-in 疫苗接種而無需重新預約,「目前平均而言,每 5 個來接種的兒童中就有一個是帶著兄弟姐妹一同前來的,這將提高疫苗接種的效率。」教育部說。

來源:CNA
4. 新加坡將探討未來工作模式,重新設計更靈活的辦公空間

來源:早報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近日在羅敏申路79號辦公樓的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說,隨著混合居家辦公及在辦公室上班的工作模式迅速成為新常態,新加坡將重新思考如何建造和設計工作空間。
儘管如此,李智陞說,因為新冠疫情還在持續的發展進行當中,人們也仍在適應不同的需求與變化,我們在這個課題上不宜草率做出決定。「本地的企業與行業領袖都在探討最適合的工作模式,我們也在密切關注未來員工以及他們的期待與要求。」
在未來,新加坡的工作場所或將大規模重新設計改造,例如提供更多的共享空間來推動員工之間的協作等等。「我們正積極與合作夥伴、發展商、顧問、承包商、宿舍夥伴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確保建築環境領域更有信心、決心與毅力去面對新的挑戰。」李智陞說。
5. 王乙康:疫情像重置按鈕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將是新加坡自我重塑的最大機遇,衛生部長王乙康認為,新冠疫情就像一個重置按鈕,迫使新加坡重新思考如何以更聰明、更好的方式處事,以不斷自我重塑來保持相關性。
王乙康指出,應對疫情考驗了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的耐力。「我們順勢而為,從容應對,適應了許多曲折。我們沒有試圖關閉每個感染群,但我們嘗試勇敢推進,度過了這波疫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賴人民的個人責任和公民意識。」

來源:早報
「我們不僅是全球化世界的一個關鍵節點,而是銜接東西方、以及亞洲不同地區的節點,為人民和後代創造超越國界的巨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