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意在新加坡开展业务的企业而言,独到的投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风口行业才能事半功倍,这也是出海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加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应对企业出海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出行推广的大潮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正站在这一全球运动的前沿,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战略中充满潜力的目的地。
中国车企进军东南亚,坐拥大半市场份额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两周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经济贸易联系变得更加紧密。2023年9月,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成功通过了《10+3领导人关于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联合声明》,这反映了10+3国家对于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承诺支持区域内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了77.6%。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海外拓展预计将保持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东南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该地区电动汽车市场约75%的份额,成为了当地消费者的首选。2023年,中国在泰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80%。另外,根据市场调研,印尼有66%的汽车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持有正面看法,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合理的价格、创新的功能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2023年,新加坡的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约50%的显著增长,电动汽车的注册总量已经占到所有车辆的18.1%,相比2022年的11.7%和2021年的3.8%,增长幅度显著。据魔多情报预测,2024年至2029年期间,新加坡电动汽车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2.73%。
新加坡政府致力推动绿色出行
新能源汽车占比的增长与新加坡政府对于绿色出行的重视以及持续在可持续交通规划方面的投入密不可分。2021年,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推出了电动汽车路线图,旨在降低电动汽车的道路税。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新加坡还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减免税款和注册费用,以及电动车早期采用激励计划(EEAI)和加强机动车辆排放计划(VES)等。
新加坡政府还针对交通出行
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节能减排目标:
从2025年起,停止注册新的柴油车和出租车;
至2030年,建成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从2030年起,所有新注册的车辆和出租车都将采用更清洁的能源车型;
到2040年,逐步淘汰内燃机车辆 (ICE),所有车辆将使用更清洁的能源。
电动汽车不仅在新加坡的私人车领域中日益普及,而且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电动公共汽车的覆盖范围正在扩大,共享电动汽车服务如BlueSG和GetGo也越来越受欢迎,还有像Grab和Ryde这样的公司开始引进电动汽车进入网约车业务。

新加坡充满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吸引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寻求多元化的商业机会。例如,比亚迪早在2014年就进入新加坡市场,与宏达同及Grab合作运营电动出租车。2023年,比亚迪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签订了一份价值约1.081亿新元的合同,为其提供240辆电动巴士。到2024年2月,比亚迪在新加坡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7.6%,成为销量冠军。
安永预测,到2035年,东南亚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达到800亿至1000亿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东南亚的迅速扩张不仅展示了中国品牌在技术实力和产能方面的竞争力,也反映了该地区对清洁能源交通的迫切需求。
作为东南亚的区域枢纽,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基础交通设施、开放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合作资源,为有意向国际市场扩张的中国汽车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涵盖研发、生产到测试上市的各个环节。凭借性价比和产能优势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出海之路充满了无限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