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骗案激增五成 损失金额达6.5亿元


本地去年的诈骗和网络罪案同比增加49.6%,达5万零376起,以金额计则为6亿5180万元,较前年略减1.3%
警方公布的2023年罪案数据报告显示,尽管这是过去五年来,诈骗金额首次减少,但整体数目还是相当可观。
论数量来说,求职骗案最普遍,但按数额计,投资骗局的款项最多,达至少2亿零400万元。
商业事务局反诈骗指挥处助理局长助理警察总监叶葛心表示,由于警方与各个政府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利用科技来加强反诈流程,尽早提醒受害者,因此损失金额有所减少。
商业事务局局长周祥泰则指出,我国经济开放,且大部分的人都有手机上网,因此外国诈骗集团能够轻易利用网络和受害者联系。

求职骗案数目最多
去年最常见的十大骗案当中,电子商务骗案(E-commerce Scam)的增幅超过一倍(105.4%),总计达9783起。冒充朋友的电话骗案(Fake Friend Call Scam)也激增超过4700起或225.7%;求职骗案则是所有骗案中最多的,达到9914起,较前年增加了52.7%或3422起。
此外,钓鱼骗案(Phishing Scam)和新出现的恶意软件骗案(Malware-enabled Scam)案例也不少。警方在去年接到1899起涉及恶意软件的报案,每一名受害者平均损失为1万7960元。钓鱼骗案则有5938起,受害者平均损失2394元。
其他骗案还包括冒充政府人员行骗(Govt Officials Impersonation Scam)、网络爱情骗局(Internet Love Scam)、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Impersonation Scam)、贷款(Loan Scam)和投资骗局(Investment Scam)。

社媒和简讯平台成诈骗管道
警方还指出,骗子的行骗手法日新月异,社交媒体、简讯平台和电话也成了骗子诈骗的管道。其中通过Facebook行骗的案件占社媒骗案中的71.7%、Instagram 占18.5%。
在以简讯方式行骗的案件中,以WhatsApp行骗的案件占了68%,Telegram占26.5%。利用电话行骗的案件也比前年增加将近一倍或约3600起,达到7196起。
值得关注的是,有73%的骗案受害者是年龄50岁以下人士,当中又以30至49岁者人数最多,他们多涉及电子商务和求职诈骗案。
为遏制罪案,警方除了通过严刑峻法外,也通过公共宣导和教育加强人们防诈的意识,去年成立的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Scam Public Education Office,简称SPEO)就是其中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