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赈灾暖心接力 有公众主动留下当义工

土耳其赈灾暖心接力,有公众主动留下当义工。(图:潘晓君)
土耳其和叙利亚日前发生大地震,本地大批公众响应土耳其大使馆的呼吁,前往不同地点捐赠物资,更有公众主动留下当义工,帮忙搬运、分类赈灾物资。
土耳其驻新加坡大使馆周二(7日)在社交媒体Facebook贴文说,希望能收集成人及儿童的冬装,如外套、靴子、裤子、围巾、帽子、手套等保暖衣物。其他需要的物资还包括帐篷、睡袋、床垫、毯子、保温瓶、婴儿纸尿片等。
使馆昨早(9日)再度发帖,对国人的支持深表感谢,并表示由于位于珊顿大道(Shenton Way)的使馆空间有限,吁请公众到仁定巷(Genting Lane)10号六楼寄送赈灾物资。
39岁的财务人员Farhana Ayu就在昨早11点半抵达使馆。她告诉《8视界新闻网》,使馆当时已出现人龙,她得知需要到仁定巷后,就立马前往。除了把夫妇俩和亲友捐赠的总值约1800元的睡袋、冬装、保温瓶等运送过去,也帮忙几名没有交通安排的女士运送她们的捐赠物资。

土耳其驻新加坡大使馆昨早(9日)出现人龙。(图:受访者提供)
“看到地震中罹难的人数,受困儿童的视频,在废墟中已丧生的父母仍保护着婴儿(的画面),这无疑在情感上对我们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我的丈夫不忍心看到这样的视频和照片,想像著如果它发生在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家人身上会怎样。”

Farhana Ayu前天(8日)同丈夫一起前往购买睡袋、冬装、保温瓶等赈灾物资。(图:受访者提供)
70岁的退休人士潘先生和妻子同样从珊顿大道转道前来仁定巷。他说:“我有很多很好的冬装,现在已经少出国,看到土耳其的情形,我们应该帮助,所以我就拿全部的东西来这边捐出去。”
借出场地也是一种帮忙
记者在昨午2点半左右抵达仁定巷,发现公众捐赠的物资已堆成一座座小山。期间仍陆陆续续有人或开车、或步行,带着大包小包的衣物和各种用品前来。

潘先生和妻子。(图:潘晓君)
现场也有热心公众留下来帮忙搬运物资,47岁的私召车司机何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自己早上11点多从珊顿大道过来后,反正车也出不去,干脆和姐姐留下来帮忙。
“因为这些东西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看到那些人这样子,我们新加坡是幸福的,没有那种灾难。我们能做一点东西,就多做一点东西。”

何小姐是主动留下帮忙搬运物资的公众之一。(图:潘晓君)
据了解,除了本地公众,也有来自英国和土耳其的公众前来义务帮忙。27岁的土耳其籍女子Ceren就语带哽咽地说:“昨天当我在卧室里睡觉时,他们(灾黎)却无瓦遮头,我感觉非常糟糕。(看到这么多人伸出援手),我感到很欣慰。”
借出六楼办公室作为临时仓库的是39岁的餐饮集团The Black Hole Group首席商务官兼创始人佘先生和其联合创始人Mustaffa Kamal。他表示,公司地方蛮大的,得知使馆需要帮助,就借出场地,这也是在行善。
有意捐赠物资的公众,今早(10日)10点至傍晚6点仍可前来。

餐饮集团The Black Hole Group首席商务官兼创始人佘先生。(图: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