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賑災暖心接力 有公眾主動留下當義工

土耳其賑災暖心接力,有公眾主動留下當義工。(圖:潘曉君)
土耳其和敘利亞日前發生大地震,本地大批公眾響應土耳其大使館的呼籲,前往不同地點捐贈物資,更有公眾主動留下當義工,幫忙搬運、分類賑災物資。
土耳其駐新加坡大使館周二(7日)在社交媒體Facebook貼文說,希望能收集成人及兒童的冬裝,如外套、靴子、褲子、圍巾、帽子、手套等保暖衣物。其他需要的物資還包括帳篷、睡袋、床墊、毯子、保溫瓶、嬰兒紙尿片等。
使館昨早(9日)再度發帖,對國人的支持深表感謝,並表示由於位於珊頓大道(Shenton Way)的使館空間有限,籲請公眾到仁定巷(Genting Lane)10號六樓寄送賑災物資。
39歲的財務人員Farhana Ayu就在昨早11點半抵達使館。她告訴《8視界新聞網》,使館當時已出現人龍,她得知需要到仁定巷後,就立馬前往。除了把夫婦倆和親友捐贈的總值約1800元的睡袋、冬裝、保溫瓶等運送過去,也幫忙幾名沒有交通安排的女士運送她們的捐贈物資。

土耳其駐新加坡大使館昨早(9日)出現人龍。(圖:受訪者提供)
「看到地震中罹難的人數,受困兒童的視頻,在廢墟中已喪生的父母仍保護著嬰兒(的畫面),這無疑在情感上對我們造成了嚴重的打擊。我的丈夫不忍心看到這樣的視頻和照片,想像著如果它發生在我們和我們自己的家人身上會怎樣。」

Farhana Ayu前天(8日)同丈夫一起前往購買睡袋、冬裝、保溫瓶等賑災物資。(圖:受訪者提供)
70歲的退休人士潘先生和妻子同樣從珊頓大道轉道前來仁定巷。他說:「我有很多很好的冬裝,現在已經少出國,看到土耳其的情形,我們應該幫助,所以我就拿全部的東西來這邊捐出去。」
借出場地也是一種幫忙
記者在昨午2點半左右抵達仁定巷,發現公眾捐贈的物資已堆成一座座小山。期間仍陸陸續續有人或開車、或步行,帶著大包小包的衣物和各種用品前來。

潘先生和妻子。(圖:潘曉君)
現場也有熱心公眾留下來幫忙搬運物資,47歲的私召車司機何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說,自己早上11點多從珊頓大道過來後,反正車也出不去,乾脆和姐姐留下來幫忙。
「因為這些東西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看到那些人這樣子,我們新加坡是幸福的,沒有那種災難。我們能做一點東西,就多做一點東西。」

何小姐是主動留下幫忙搬運物資的公眾之一。(圖:潘曉君)
據了解,除了本地公眾,也有來自英國和土耳其的公眾前來義務幫忙。27歲的土耳其籍女子Ceren就語帶哽咽地說:「昨天當我在臥室里睡覺時,他們(災黎)卻無瓦遮頭,我感覺非常糟糕。(看到這麼多人伸出援手),我感到很欣慰。」
借出六樓辦公室作為臨時倉庫的是39歲的餐飲集團The Black Hole Group首席商務官兼創始人佘先生和其聯合創始人Mustaffa Kamal。他表示,公司地方蠻大的,得知使館需要幫助,就借出場地,這也是在行善。
有意捐贈物資的公眾,今早(10日)10點至傍晚6點仍可前來。

餐飲集團The Black Hole Group首席商務官兼創始人佘先生。(圖:潘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