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一份最新研究显示,本地约七成的受访者认为,本地的心理健康意识有所改善。
尽管多数人认为本地心理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23%的受访者认为还是不够。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心理疾病被污名化表示关注。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国人的心理健康呢?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和关系影响最大。第二是财务安全,第三则是事业。
另外,有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因冠病疫情而有所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来自职业倦怠,被迫减少社会互动,还有失去收入所导致的财务负担。

多数受访者也认为,本地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良好且充足,但六成的受访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改善职场心理健康的倡议,另外还有一半的受访者希望设有更多心理医生或治疗师的服务,以及推出更多社区计划提高国人意识。
新型治疗方式
另外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新加坡人认为职业倦怠是导致心理健康恶化的首要原因。随着心理健康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市面上也出现更多专门改善心理健康的行业。
抱石攀岩近年来在本地掀起热潮。看似简单的活动,除了考验攀岩者的体力,攀岩者也必须克服许多心理障碍,才能成功登上岩壁。

运动
抱石馆负责人也表示一般来参加抱石的都是企业员工,除了能培养团队精神,也能运动身心。
抱石馆附近的一间冥想室近来也出现人潮,而他们提供了所谓的声频治疗服务。负责人表示,声频治疗是通过让声波传入人体,将压力和负面情绪排出体外,就犹如洗完澡一样。
虽然许多专家同意这种疗法并无害处,也可能帮助减轻焦虑的情绪,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明这种疗法的功效,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依然是保持开阔的心胸。
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学院将展开首个针对年轻人的全国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以研究影响本地15到35岁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年
这项为期三年的《全国青年心理卫生调查》(National Youth Mental Health Study)将从下个月起展开,直到明年6月。调查对象是大约2600名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

调查旨在确认精神病在青年当中的发病率,以及同这些病情有关联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同时了解本地患者的治疗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未获得满足。

研究人员也会研究这个年龄层的青年如何应对人生不同阶段的重大转变,包括从学校毕业到加入职场和组织家庭,从而评估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卫生学院发表声明说,早前进行的、以成年人为主的《新加坡心理卫生调查》发现,大多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是在少年到成年初期之间发病。而18岁到34岁的青年患有精神病的占比最高,也较容易出现情绪异常和焦虑的情况。大约22%的青年曾经遇到至少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学院认为有必要展开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以确认影响年轻人的具体问题、挑战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早干预,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查也有助学院更了解年轻人求助的方式,以便更好地调动相关资源。
调查内容将涵盖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年轻人行为和生活层面,包括霸凌、自残、酗酒、吸烟、社交媒体和手机的使用、疲劳、学业压力、失眠、个人形象等。调查也会收集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包括对政府的信任、在邻里的安全感和社会包容性。
全球性问题
不只是新加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有大约八分之一的人口患心理疾病,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世卫组织在一份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全球心理健康报告中指出,在冠病疫情之前,已有接近10亿人患有心理疾病。疫情暴发后第一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增加了25%。

然而,只有2%的国家卫生预算,以及不到1%的国际卫生援助,是用在心理健康上,资源严重不足。
报告说,精神障碍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而患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平均比一般人提早10年到20年死亡,主要是死于可预防的身体疾病。

报告建议各国改变对心理健康的态度、解决心理健康面临的风险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护理系统。
